新華社訊 (記者田金文劉洲鵬)一項基于光核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李屬物種適應高海拔地區的遺傳基礎,為研究喜馬拉雅地區植物起源和高海拔適應性提供了新視角。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海拔2067米至4498米的喜馬拉雅地區搜集了377份光核桃及西藏李屬資源材料后,揭示了SINE(短分散重復序列)型轉座子在促進積累適應逆境的黃酮代謝物的重要作用,為理解多年生木本果樹適應高海拔的遺傳基礎提供了新認識。
記者了解到,該研究團隊在喜馬拉雅地區連續進行了十余年的野外資源考察,系統收集了西藏分布的桃、梅、杏和李等李屬植物。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研究員曾秀麗介紹,青藏高原蘊藏著大量特色鮮明的種質資源,但是受限于交通條件和極端的高原環境等影響,科研人員對大規模自然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多年生木本果樹適應高海拔遺傳基礎還知之甚少。
光核桃又名西藏桃,是可以在高海拔地區開花結果的經濟作物之一,壽命長達100至1000年。“研究青藏高原光核桃的基因組,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研究西藏李屬植物對喜馬拉雅高原惡劣環境的適應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徐強說。
據介紹,這項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等資金資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NASA擬派探測器登陸水星
下一篇:稻田里 有群年輕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