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有了“智慧大腦”

        人民日報 2021-08-09 22:15:05

        近年來,隨著國內工廠和倉庫自動化水平提升,機器人、無人叉車、穿梭車、堆垛機、機械臂、分揀機等智能設備不斷增加,成百上千臺、多種類型設備規?;鹤鳂I成為常態。要保證整個群體協作的效率,并根據業務需求動態調整,就需要讓整個系統能夠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自身策略。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發揮著關鍵作用。

        無錫夢燕制衣有限公司是最早嘗到甜頭的用戶之一。在曠視科技人工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河圖”的精心調度下,企業倉庫每日出貨量可達6萬至8萬件,并能支持目前5倍的出貨量;倉庫空間利用率提升了3倍,揀選人員每天要走的步數也從5萬步降到了2萬步,效率提升顯著。

        據曠視科技資深副總裁、物流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徐慶才介紹,曠視科技推出“河圖”系統的同時,也自研了包括智能搬運機器人、智能無人叉車、人工智能堆垛機等多款智慧物流硬件,并基于一系列人工智能算法,將各類設備與物流、生產業務快速集成,使物流和供應鏈擁有“人機協同與智能物聯”的新能力。

        “我們將不同類型的智能物流設備集合在一起統一調度,當時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毙鞈c才說,在物流系統中,只有把業務系統、調度系統、仿真系統和運營系統做到一起,隨著業務變化,系統能自適應調度算法,才能實現系統整體效率最優。

        在這套智慧物流產品和解決方案中,“河圖”處于中間層,具有“大腦”功能。下層是各類智能設備,上層則是結合具體場景的業務系統。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多類型設備的集成和協同調度問題,還實現了物流環節和生產環節多層次控制系統的打通。

        據介紹,在“河圖1.0版”中,通過“同構仿真”功能,把物理世界有關物流系統的客觀條件、環境和需求,映射到數字模擬環境中,做到“所見即所得”,作為最終真實物流系統落地過程中的參照物。“河圖2.0版”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具備了“自適應策略”能力,即通過自動學習、適應和調整,來適應業務場景的變化。

        目前,曠視科技累計幫助國內醫藥、鞋服、食品冷鏈、智能制造等行業的近百家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曠視科技還發起成立了人工智能物流產業聯盟,聯合產學研的力量,共同推動智能生態的發展。

        “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融合,是未來10年重要的創新機遇。人工智能是核心技術能力,物聯網是產業落地場景。兩者的融合,就是要將人工智能能力注入物聯網的場景,實現實體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促進實體產業的轉型升級。”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印奇表示,“人工智能與行業結合得越深,創造的價值就越大?!保ㄓ浾?谷業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