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德堡大學基爾霍夫物理研究所量子物理學家Lisa Ringena對原子陷阱跟蹤分析系統進行調整。圖片來源:Lisi Niesner/Reuters
近日,一項對全球數百萬研究人員出版記錄的縱向研究顯示,與20年前相比,現在有更多女性愿意從事科研工作。但與同時代的男性相比,她們能夠維持其學術生涯的可能性不高,發表的論文也更少。該研究發布在預印本服務器arXiv上。
荷蘭萊頓大學定量科學家Ludo Waltman和同事深入研究了由愛思唯爾主持的龐大的SCOPUS引文和抽象數據庫,調查了全球約600萬名研究人員的論文發表經歷,他們在1996年至2018年間每人至少撰寫了3篇論文。
研究人員發現,從事科學研究的女性比例隨時間推移而上升。在2000年有出版記錄的研究人員中,33%是女性。近年來,這一比例上升至40%。Waltman說,該結果并不令人驚訝,“我們現在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來證實許多國家科學學科的發展趨勢”。但在自然科學、數學和工程領域,即使是最近幾年,男性研究人員的比例仍然遠高于女性。
Waltman團隊對研究人員的論文發表記錄進行跟蹤,通過是否持續發表論文來衡量其是否一直從事科學事業。他們發現,無論女性是何時開始其科學職業生涯的,都不太可能像男性那樣持續發表論文。但女性持續發表論文的可能性僅略低于男性。比如,2000年開始發表論文的女性科研人員中,有54%在15年后不再發表論文;在男性研究人員中,這一比例為52%。
“盡管男性和女性的科學職業生涯長度非常相似,但職業發展方式差異較大。”Waltman說,總的來說,男性研究人員晉升到高級職位的速度似乎更快。
Waltman指出,該研究存在一個重要局限,即未包含印度和中國的數據,因為研究人員構建的算法難以明確地通過名字來辨別性別。此外,“科學事業不只在于論文出版的數量。許多研究,包括我們自己的研究,以文獻計量學的視角來看待科學的多樣性是非常狹隘的”。
Waltman總結稱,盡管更多女性進入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總體情況是積極的,但在許多國家和學科中,女性研究人員在數量上仍與男性存在巨大差異。(徐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我國啟動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劃定
下一篇:人類影響增加復合極端天氣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