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食物浪費,僅靠“光盤”遠不夠

        《中國科學報》 2021-08-14 01:00:05

        記者 劉如楠

        據統計,中國每年浪費糧食達3500萬噸,接近糧食總產量的6%,浪費掉的糧食可滿足3.5億人一年口糧的需要。

        “構建全過程減少食物損失與浪費、全系統強化資源節約與回收的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與文化體系,是我國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提升生態文明水平、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日,“減少食物浪費促進綠色生活”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強調。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減少食物浪費,需要全鏈條、全行業發力。

        食物浪費引發一系列問題

        “減少食物浪費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改善人居環境質量、落實固體廢物管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的重要內容。”劉建國說。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董戰峰認為,食物浪費的主要影響有兩方面。一是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本盤,是人民群眾的生命線。它不是普通商品,如糧食缺口達30%,價格將會成倍上漲。

        二是給資源環境造成危害,前端生產食物付出了一定的資源環境代價,后端被浪費的食物進入城市環境系統后,會引發新的資源環境、食物安全問題,甚至對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減少糧食浪費意味著目前糧食生產的壓力能夠得到有效緩解,不需要付出過多的資源環境代價。一旦國際供應鏈受挫,我國可以依靠國內開源節流,保障糧食安全。”董戰峰表示。

        西南大學副校長、教授趙國華提出,糧食浪費現象主要發生在消費環節,除此之外,在前端食物采后貯運、加工、流通環節發生的糧食損失,同樣需要引起重視。

        “貯運過程中易出現消耗、蟲害和腐爛變質問題,加工過程中存在不當去除、損耗和廢品率高等問題,流通環節會出現腐敗變質、破損等問題,由此造成的糧食損失狀況也不容樂觀。”趙國華說。

        趙國華認為,在貯運環節,要改善貯藏設施與技術,優化貯藏條件;在加工環節,要提升加工精度,力求全組分無剩余加工;在流通環節,應強化流通規范、加快冷鏈物流系統建設,建立可追溯系統,更新產品包裝方式。

        創新為減少食物浪費注入活力

        關鍵詞: 減少 食物 浪費 僅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