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使我國夜間熱浪發生強度和頻次增加

        《中國科學報》 2021-08-17 11:30:05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賈根鎖團隊基于氣象臺站觀測數據與遙感不透水面數據,評估了1980—2017年中國區域夜間熱浪的時空變化特征,以及城市熱島效應對夜間熱浪的貢獻。相關研究發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溫熱浪事件頻發,而夜間熱浪對人體健康和能源消耗等有更為劇烈的影響。城市作為人口和各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聚集地,其面臨的高溫熱浪風險較鄉村區域更大,同時,廣泛而快速的城市土地利用擴張會進一步影響城市熱島與熱浪的疊加效應。評估和理解夜間熱浪觀測記錄中的城市化氣候效應,對于氣候變化的應對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2000多個氣象站的測量數據和衛星獲取的城市部分數據,新研究發現,1980—2017年間,中國區域夜間熱浪的發生強度和頻次、持續時間均呈增加趨勢。此外,每年夜間熱浪發生的時間明顯延長,春季和秋季夜間熱浪發生的頻次和強度均有顯著增加。

        這些變化在城市地區更為顯著。研究發現,與農村地區相比,城市地區夜間熱浪持續時間延長近50%,強度和頻率增加近40%。

        “截至202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區域夜間熱浪持續時間的延長,近50%由城市土地利用擴張貢獻。”該研究的通訊作者賈根鎖說,城市土地利用擴張會導致地表蒸散發量降低,近地表風速減弱,引發更為強烈的城市熱島效應,并進一步加劇高溫熱浪。(記者馮麗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