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首屆中國工業軟件大會在重慶舉行,一批以工業軟件為主的重點項目落戶,加速重慶創建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的步伐。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軟件是關鍵核心支撐。近年來,重慶工業軟件發展態勢良好,成功培育了中冶賽迪信息、重慶勵頤拓、長安軟件、中煤科工、忽米網等100余家在全國細分領域有影響力的工業軟件企業。
近兩年來,重慶市先后認定兩江軟件園、渝北仙桃國際大數據谷、重慶軟件園、重慶市工業軟件產業園、重慶高新軟件園、合川網絡安全產業城、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為市級軟件產業園,初步形成“綜合型+特色型”園區發展模式,重點園區產業規模占全市規模約75%,發展態勢良好,為全市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重慶市軟件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020年,全市軟件產業業務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門檻,達到2008.2億元,同比增長17.1%,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占全市軟件業務收入總額近兩成,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加快引進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著力把重慶建設成為全國工業軟件產業高地和應用示范地,加快創建中國軟件特色名城。”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采取“揭榜掛帥”方式發布重慶市十大工業軟件重點開發研究項目榜單,通過整合領軍軟件企業、大型制造業企業、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聯合開展攻關,為解決“卡脖子”技術貢獻重慶智慧。此外,還要集中力量打造全國知名軟件產業園區,大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強中高端軟件人才引進培養,打造十大軟件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市級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和軟件人才實習實訓基地,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加快推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到2025年,重慶市軟件業務收入力爭達到5000億元,軟件從業人員達50萬,全面建成一流的中國軟件特色名城,進入全國軟件產業“第一梯隊”,推動成渝地區成為中國軟件“第四極”。心 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