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減肥,為何越胖越難

        《中國科學報》 2021-08-30 14:15:05

        “管住嘴、邁開腿”一直被奉為減肥的鐵律。但對一些人來說,“邁開腿”的效果卻很“玄學”:有人運動了也不見得瘦,有人運動完反而更胖了。

        8月27日發(fā)表于《當代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由于身體自帶的“能量補償”機制,運動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礎代謝水平,從而讓運動的燃脂效果大打折扣。對本身就比較肥胖的人來說,這個折扣打得更狠——近乎5折。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越胖的人越難通過運動來成功減肥。

        殘酷真相:胖人運動減肥難

        “一個殘酷的反轉:運動會讓肥胖者休息時燃燒的卡路里減少”——約翰·斯彼克曼在介紹這項成果時,用了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

        他是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藥學院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y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聯(lián)合國際團隊開展的這項研究探討了人體能量補償機制與肥胖的關系。

        這項研究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雙標水數(shù)據(jù)庫收集了1754名成年人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這些人的BMI值(身體質量指數(shù))分布在12.5到61.7之間。BMI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標準。一般來說,當BMI在20至25之間為正常值,超過25為超重,30以上則屬于肥胖。

        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者(BMI較高)運動時燃燒的熱量大約有一半都被“抵消”掉了,因為運動后他們的靜息代謝竟減少了49%。相比之下,BMI正常的個體只有28%的運動耗能被“抵消”。

        具體來說,當一個肥胖者通過運動每消耗100卡,其靜息代謝就會減少49卡,那么總能量支出只增加了51卡;而一個不胖的人運動每消耗100卡,其總能量支出會增加72卡。也就是說,與不胖的人相比,肥胖者的運動減肥效果更差。

        “這對肥胖者來說是一個殘酷的結論。”就連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斯彼克曼都不禁如此感慨。

        讀懂能量補償:減肥還有希望嗎?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對BMI值進行分層研究發(fā)現(xiàn),胖的人比瘦的人補償效應更大。為了進一步明確肥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他們在同BMI人群中,把脂肪量作為連續(xù)變量進行了交互分析,發(fā)現(xiàn)脂肪含量的確影響了能量補償效應。

        “造成補償效應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由于運動增加了食欲,導致吃得更多,另一種則是運動降低了人體其他方面的能量支出,比如靜息代謝,這樣運動的能量成本就降低了。”斯彼克曼說。

        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路易斯·哈爾西教授總結道:“世界各地都傾向于通過運動和節(jié)食減少500~600卡的熱量,來達到減肥的效果。然而,他們沒有考慮到維持人體基本功能所燃燒的卡路里的減少,而這是身體為了補償運動所消耗的卡路里所造成的。”

        盡管是一項“扎心”的研究,但論文還是指出了一條有希望的路:既然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花樣繁多的減肥計劃和不斷涌現(xiàn)的減肥風尚很少能帶來長期、實質性的體重變化,那不妨對有關減肥的公共衛(wèi)生策略進行必要的修訂。隨著科學家對各類人群能量代謝機制的認識加深,未來有望像“精準醫(yī)療”那樣,結合不同個體能量補償?shù)倪z傳傾向打造個性化運動減肥計劃。(見習記者 刁雯蕙 記者 李晨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