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勾勒大麥哲倫星云歷史

        《中國科學報》 2021-08-30 22:15:05

        大麥哲倫星云。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近日,天文學家繪制出迄今為止最詳細的大麥哲倫星云恒星形成圖譜。地球最近星系鄰居之一的這段歷史,可以幫助了解人類所在的空間歷史,以及改進恒星和星系形成研究模型。

        大麥哲倫星云和小麥哲倫星云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這意味著它們是依靠引力結合的。大麥哲倫星云距離我們約16.3萬光年,這使它成為科學家可以詳細研究的少數星系之一。

        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Alessandro Mazzi和同事利用智利可見光和紅外天文觀測望遠鏡(VISTA)數據構建了大麥哲倫星云地圖。它以更高的分辨率覆蓋了該星系的大部分區域——比以前的大了約50%。

        數據顯示,最強烈的恒星形成時期發生在大約40億到5億年前,當時大麥哲倫星云中的塵埃和氣體以每年約為太陽質量0.3倍的幅度變成恒星。“如果你看這幅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旋臂是什么時候形成的,中心天體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恒星形成的高峰是什么時候。”Mazzi說。

        新結論在很大程度上與之前的工作相吻合,盡管科學家發現星系年輕時的恒星形成率較低。這可以提供恒星形成的一些更普遍信息,特別是它們在銀河系附近的形成信息。

        “我們關心麥哲倫星云的主要原因是,它是理解支配星系形成過程的基礎。”Mazzi說,“恒星形成歷史的峰值可能會限制其與星系和其他天體的相互作用。”

        科學家指出,因為大麥哲倫星云離我們很近,這些天體也可能影響了銀河系。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皇家天文學會月刊》。(唐一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