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萬支!江門中微子實驗20英寸光電倍增管已封裝

        《中國科學報》 2021-09-01 14:30:05

        ▲防水封裝操作人員合影。

        ▲防水封裝后的微通道板光電倍增管(MCP-PMT)。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日前,江門中微子實驗歷時2年零2個月,完成了20012支20英寸光電倍增管(PMT)的防水封裝任務。

        光電倍增管是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微子探測器的組成部分。江門中微子實驗包括位于地下700米的地下洞室、大型水池、一個裝滿2萬噸液體閃爍體和光電倍增管的中微子探測器以及少量配套的設(shè)施。液體閃爍體是探測中微子的介質(zhì),被密封在鋼和有機玻璃制作的容器中,然后浸泡在一個巨大的水池中。當大量中微子穿過探測器時,偶爾會在探測器內(nèi)發(fā)生反應,發(fā)出極微弱的閃爍光,從而被光電倍增管探測到。除了探測器內(nèi)安裝光電倍增管外,水池中也會安裝光電倍增管,用來探測宇宙線。

        2019年7月,在對防水封裝設(shè)計方案和加工工藝進行了長期研究和優(yōu)化以后,江門中微子實驗光電倍增管測試與防護組在廣東省中山市“PMT測試與封裝工作站”正式開始光電倍增管的批量封裝。

        防水封裝實驗室面積超過600平方米,擁有10余名經(jīng)過嚴格訓練的專業(yè)人員,可同時進行300支光電倍增管的封裝操作。

        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封裝采用流水線方式。因密封膠固化后不可拆除,封裝步驟不可逆,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標準流程進行操作,每支光電倍增管從第一步工序開始到最后一步完成需要6天。封裝完成后進行檢漏,保證每一支光電倍增管防水密封的可靠性。

        (記者倪思潔

        關(guān)鍵詞: 2萬支 江門 中微子 實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