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成為全球缺血性心臟病首兇

        《中國科學報》 2021-09-03 21:30:05

        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團隊通過分析全球疾病負擔數據發現,在過去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間,高血壓、高低密度膽固醇、高血糖及高體重指數已經成為導致缺血性心臟死亡的關鍵因素。相關研究9月2日在線發表于《細胞—代謝》。

        李紅良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高血壓、高低密度膽固醇、高血糖及高體重指數這些代謝問題中,高血糖與高體重指數的代謝問題尤為突出,已經取代吸煙及膳食問題,入列缺血性心臟病的首要危險因素。

        該研究詳細揭示了過去30年中各種代謝危險因素在全球不同經濟水平地區及204個國家的變化規律及趨勢。研究發現,由于發達國家基層防控措施的加強,代謝性危險因素得到了較顯著控制,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呈顯著下降態勢;而代謝性危險因素在眾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未得到有效控制,缺血性心臟病呈現高發病率的趨勢。此研究結果為不同國家及地區缺血性心臟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據。

        研究人員還對比分析了不同性別及不同年齡階段中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的情況及差異。研究指出,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及高鈉鹽飲食)給男性帶來的疾病負擔比女性顯著。在不同年齡段中,高血壓帶來的疾病負擔在高齡人群中較為突出,而高體重指數及高血糖帶來的疾病負擔在青年及中年人群中就開始突顯。這些研究結果均為制定適宜不同人群的缺血性心臟病防治策略提供了證據。(崔雪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