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細胞可分泌藥物抗炎

        科技日報 2021-09-06 14:15:07

        為了開發副作用最小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法,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對細胞進行了改造,將細胞植入小鼠體內后,該細胞可分泌一種生物藥物來應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癥,并可防止骨侵蝕。相關論文發表于9月1日的《科學進展》雜志網站。

        研究人員表示,醫生經常通過注射或輸注抗炎生物藥物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這些藥物在給藥時間太長且劑量太高時,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免疫抑制劑阿那白滯素(Anakinra)可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阿那白滯素的半衰期很短,需要每天注射,限制了它的臨床應用。此外,目前的生物制劑并不能有效地治療骨侵蝕。

        研究團隊之前曾開發了一種支架,這種支架被干細胞包裹,隨后植入關節形成軟骨。他們還使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所謂的“智能”軟骨細胞(為自主再生療法而修改的干細胞),當軟骨中的基因被炎癥激活時,它們會分泌抗炎藥。

        新研究中,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干細胞中的基因進行了重新編程,然后將細胞種植在支架上,制作成一個小型軟骨植入物,并將它們放入小鼠的皮膚下。這些細胞可以在小鼠體內停留很長一段時間,并在出現炎癥時分泌一種藥物。這種藥物通過與白細胞介素-1(IL-1)結合來減輕關節炎癥。

        經基因改造后的細胞可在皮下或關節內停留數月,當它們感覺到炎癥環境時,就會釋放生物藥物。實驗結果顯示,藥物減輕了小鼠的炎癥,并防止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常見的骨侵蝕。

        這項研究意味著有可能通過編程細胞來制造各種藥物,還可以設計軟骨細胞來進行個性化治療。

        研究人員將繼續對CRISPR-Cas9和干細胞進行實驗,希望設計出能制造一種以上藥物的細胞,從而對不同的炎癥誘因做出反應。(實習記者張佳欣)

        關鍵詞: 基因 改造 細胞 可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