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艦傳奇》⑧無人系統如何為護衛艦“錦上添花”?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1-09-13 13:45:08

        無人機在海軍已使用幾十年,但發展一直較為遲緩。原因是無人機上艦遠比在陸地上使用復雜得多,在護衛艦上使用更是難上加難,飛行甲板空間有限,滑跑起飛的無人機顯然不行。許多無人機是靠軌道彈射起飛的,很難在小型艦上使用這種發射方式。另外,在護衛艦上回收無人機也是一個大問題。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無人作戰系統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可以用“雨后春筍”來形容層出不窮的無人作戰系統。在護衛艦上裝備無人系統可替代艦員完成許多危險的、重復枯燥的任務,減輕艦員的負擔,戰時還可以減少人員傷亡。

        無人機主要承擔偵察監視和目標指示任務,這兩項任務都需要長航時。理論上,偵察監視無人機的巡邏時間最好不低于10小時,目標指示無人機的作戰半徑在500千米以上,因為未來護衛艦也將裝備遠程攻擊武器。按現在技術條件,要兼具這兩種能力,小型無人機是做不到的,而體積過大的無人機又不適合在護衛艦上使用。

        前出的無人機可以解決艦載雷達受地球曲率影響,對海探測距離有限的問題,這對防空、反艦都有重要意義。如果搭載的無人機有足夠的續航力,還能執行遠程目標探測和目標指示等任務,現在護衛艦裝備反艦導彈的射程逐漸增大,單靠本艦傳感器無法獲取目標信息,需要其他作戰平臺和無人系統提供目標的信息情報。無人機還可為導彈提供中繼制導,過去這項任務是由直升機完成的。直升機防御能力差,留空時間短,所以并不能滿足任務需求。有了無人機可以緩解這種壓力。

        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的是美國海軍“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外形似直升機,可垂直起降,已經在瀕海戰斗艦上使用。俄羅斯也宣布新型護衛艦將配備自行研制的“地平線”無人機。

        下面我們來看無人潛航器。隨著技術進步,無人潛航器可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多,現在已成為海上作戰不可或缺的裝備。在未來海戰中,無人潛航器可憑借體積小、隱蔽性強等特點,完成偵察和搜索等多種任務,利用自身攜載的探測裝置對敵水面和水下目標進行搜索、識別和跟蹤,相當于擴大了搭載平臺的搜索和偵察范圍;另外還可對敵方目標進行誘騙或干擾。

        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裝備多種無人系統,其中反潛任務模塊的無人裝備有:2艘多用途無人艇、2部遙控潛航器,“先進可部署系統”(ADS)、3架“火力偵察兵”垂直起降無人機。水雷戰任務模塊的無人裝備有:2艘多用途無人艇、2部遙控獵雷潛航器、2部“刀魚”自主潛航器、3部海底測繪潛航器。

        日本最上級護衛艦計劃裝備OZZ-5自主型無人潛航器。該潛航器為了增強探測沉底雷等目標的能力,首次采用雙頻合成孔徑聲納,低頻聲納可以探測海底掩埋的水雷,還可以獲取水雷的圖像情報。高頻聲納可以獲得精細的海底目標和海底地形信息。

        另外,國外新服役的護衛艦大多在船體后部設置了艙門和進出坡道,以便于收放無人艇和無人潛航器,有的還設置了水雷布放軌道。

        出  品:科普中國

        科學顧問:侯建軍

        監  制:戰 釗 宋雅娟

        制  片:金 赫

        策  劃:趙清建

        攝  像:小 鵬

        剪  輯:珞 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