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lián)酋展出的新型RW-24智能巡飛彈,這種機翼造型有什么講究?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1-09-14 20:45:09

        新型RW-24智能巡飛彈機翼采用的是聯(lián)翼(joined-wing)布局。聯(lián)翼布局通常由前后相連的機翼構成,后掠的前翼和前掠的后翼組成菱形的框架機翼,后翼一般較前翼位置更高(負交錯)。如果前翼在上、后翼在下,就被稱為“正交錯”。

        對聯(lián)翼布局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它與常規(guī)布局的飛機相比,有三大優(yōu)點。

        第一,因為前翼和后翼在翼尖位置聯(lián)結,顯著提高了機翼的強度和剛度,因此在相同氣動載荷帶來的變形影響條件下,它能采用比平直機翼更大的展弦比(翼展),進而可獲得更大的升力系數。

        第二,在相同翼展的條件下,聯(lián)翼布局可比普通平直機翼,具有更高的抗彎扭強度,進而賦予飛機更出色的大過載機動潛力。

        第三,在相同的結構載荷條件下,聯(lián)翼布局具有結構重量輕、機翼有效展弦比大、誘導阻力小、升力線斜率和最大升力系數大等諸多優(yōu)點。

        聯(lián)翼布局最適合那些需要進行長航時飛行的飛行器,因為這類飛行器滯空時間長,在攜帶有限燃油的情況下,要盡可能提升全機的升力系數和升阻比,減輕結構重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 中航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聯(lián)翼V尾融合尾吊布局驗證模型

        國外在研制長航時飛行器時,早期多采用常規(guī)布局、機翼。例如美國“全球鷹”采用的就是高展弦比的平直翼,因此該機存在巡航速度低、機翼氣動彈性變形大、配平升阻特性和操縱效率低下等固有缺陷。采用飛翼布局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因為飛翼的結構強度和升阻比都要強過平直翼。但飛翼布局的結構重量較大。最好是能對其進行裁剪,既保留飛翼布局的高升阻比,又能保持較低的結構重量。于是“扣掉了多余部分”的聯(lián)翼布局,成為一個平衡的好選擇。

        常規(guī)的聯(lián)翼布局通常采用大展弦比前后翼,前后翼后掠角的設計主要考慮巡航氣動性能、巡航速度、隱身等方面的要求,設計人員需要在高升阻比要求的小后掠角、高巡航速度要求的大后掠角,以及隱身要求的后掠角設計中,作出權衡。前后機翼之間的上下反角的設計主要考慮氣動干擾、結構承載,以及飛機縱、側向穩(wěn)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RW-24巡飛彈是阿達西(ADASI)公司研制的,從外觀上看,就是一架帶戰(zhàn)斗部的自殺式無人機,依靠雙葉螺旋槳和活塞發(fā)動機提供推進力。它的主要作戰(zhàn)場景是用于遠程巡航,或在特定戰(zhàn)區(qū)上空長時間待機飛行,等待攻擊時機。根據展覽會上公布的資料,這款巡飛彈的最大發(fā)射重量為45千克,有效載荷8千克,最大航程可達100公里。該彈采用了固定式不可折疊的聯(lián)翼結構,結構和制造簡單,便于大批量生產。但也顯而易見的是,該彈的外擴尺寸較大,并不利于隱蔽攜帶、大規(guī)模集群式儲存使用。

        美國在其“聯(lián)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的研制中,配備了可折疊的“鉆石背”滑翔翼組件。這是一種可折疊的聯(lián)翼,既提高了彈藥的滑翔飛行能力,又確保了在彈翼未展開時較小的投影面積,便于批量存儲和載機掛載。

        ▲ 美國“小直徑炸彈”(SDB)通過折疊的聯(lián)翼來提高射程

        出品:科普中國

        監(jiān)制:光明網科普事業(yè)部 《兵器知識》雜志社

        作者:王 頌

        策劃:金 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