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著陸場將首次接航天員回家搜救分隊已做好充分準備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09-18 02:15:06

        目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已經在我們的空間站在軌工作生活了三個月,很快他們將首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著陸場著陸。這次飛船返回艙的著陸點不再是內蒙古四子王旗,而選擇在東風著陸場。

        此前東風著陸場是載人飛行任務備份著陸場

        在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任務中,東風著陸場作為載人飛行任務備份著陸場,一直與四子王旗著陸場同步建設。隨著我國載人空間工程不斷深入發展,東風著陸場常態化應急待命的優勢不斷顯現。

        神舟十二號搜救回收空中分隊副指揮員馮超:我們可以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強大的軟硬件(保障)設施,建設一支精銳的搜救回收力量,滿足(空間站)上升段應急搜救、運行段常態化待命值守和返回段搜救回收的任務需求,綜合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

        東風著陸場擁有專業航天搜救力量

        除了東風著陸場自身的天然優勢,這里還有一支目前全國唯一的專業航天搜救力量,他們圓滿完成了長征五號B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以及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但執行載人飛船返回艙搜索任務,他們還是第一次。

        神舟十二號搜救回收地面分隊指揮員牛永進:因為東風著陸場有2萬多平方公里,東風著陸場地形非常復雜,有沙漠、有戈壁、有鹽堿地、還有草湖。我以前也參加過搜索回收任務,但航天員的搜索回收還是第一次,所以說我對此次任務非常非常期待。

        沙漠駕駛、無人機操作、直升機索降……技能過硬

        為了達到“搜索救援艙落人到”的要求,搜救隊員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除了要具備過硬的沙漠駕駛技能,還需要掌握無人機操作、直升機索降等9大類,30余項技能。為應對水上降落的特殊情況,潛水訓練也是他們的必修課。

        神舟十二號搜救回收地面分隊指揮員牛永進:(從)發現目標到建立警戒區,從返回艙的姿態調整到吊裝作業,我們演練了不下上百次??梢哉f我的隊員對東風著陸場的每一寸土地都進行了勘察,而我們這樣做到目的主要就是為了和時間賽跑,安全地迎接航天員回家。

        著陸場系統已開展四次全系統綜合演練

        總臺央視記者李曉旭:我現在是在神舟十二號飛船搜索救援綜合演練現場。接到最后一次落點預報后,我身后的空中分隊就第一時間搜索目標并抵達了這里開始了相關的處置工作,而距離落點最遠的一組地面分隊也已經到達,比預計時間快了將近兩個小時。

        截至目前,著陸場系統已經開展了4次全系統綜合演練,一次大偏差著陸演練,30多次跟蹤捕獲、醫監醫保、醫療救護、安全保衛的專項訓練。全面錘煉搜索隊員空地協同聯合搜救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