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是常見的老年人神經退行性疾病,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和認知障礙學組組長、福建醫科大學校長陳曉春教授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對患者本人的生活質量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只有盡早診斷,才能把握合理、有效的治療時機;只有盡早進行疾病干預,才能更好地延緩疾病進展。
人老了就會變糊涂嗎?
當前,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狀況并不樂觀,主要是因為健康知識普及不到位,特別是腦健康知識十分欠缺,很多人錯誤地認為人老了就會變糊涂,所以不會主動到醫療機構尋醫問診。其次,我國從事認知領域臨床工作的專業人員相對匱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臨床診療的可及性。所以,現階段,我們要重點推進兩項工作:一是加強公眾的健康教育,二是培訓專業化醫療隊伍?!标悤源航淌谡f。
據介紹,阿爾茨海默?。ˋD)俗稱“老年癡呆癥”或“老年性癡呆”,是一種隱匿起病、以認知功能進行性惡化為特征的神經變性疾病,通常伴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損和精神行為異常。阿爾茨海默病通常最早出現的癥狀是遺忘,“近事遺忘”(即對新近發生的事情不能回憶再現)為它的特征性癥狀,主要表現為情景記憶障礙。其核心癥狀一般表現為“ABC”三主征:A (Activity) 是指日常生活能力減退,B (Behavior) 是指精神行為異常癥狀,C(Cognition)是指認知功能障礙。
你是否總是忘記把鑰匙放在哪里?也許你天生健忘,但如果你經常忘記最近發生的事件或新的信息,那你可能有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陳曉春教授表示,“通常在疾病早期,患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隨著疾病的惡化,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和日常生活能力減退。到疾病晚期,患者在吃飯、洗漱、穿衣等日常生活方面都需要由他人照顧,這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都是一個棘手的難題?!?/p>
疾病進展的患者會逐漸出現精神和行為的改變,如變得多疑、易怒、對周圍環境興趣降低、對周圍人冷淡,甚至對親人也漠不關心。陳曉春教授指出,“若精神行為癥狀進一步惡化,患者會出現幻覺、妄想、無目的漫游或走失、晝夜睡眠顛倒等行為,甚至出現激越、脫抑制、攻擊性行為。家屬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上述異常行為,一定要及時送至??崎T診就治。”
阿爾茨海默病如何治療?
目前,國內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常用藥物有三類:膽堿酯酶抑制劑、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腦-腸軸調節藥物(九期一)。陳曉春教授表示,“其中前兩種藥物已在臨床長期使用,能較明顯改善癡呆患者的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目前,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主要困境是缺少能改變疾病發展進程的藥物,即控制病情往癡呆方向發展的藥物。
好消息是,包括渤健、禮來、衛材和羅氏在內的多家公司一直深耕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發領域,并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禮來在研藥物Donanemab可通過靶向N3pG的β-淀粉樣蛋白 (Aβ),迅速清除腦內高水平的淀粉樣蛋白斑塊,有效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臨床病理進程,已經被美國FDA列入突破性療法的范疇,可直接進入綠色審批通道,相信未來能為更多患者帶來有價值的治療藥物,更好地造福廣大患者和家庭。”
只有在早期有效的時間窗里通過合理的治療方式才能更好地干預、阻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進程,因此,早期診斷尤為重要。陳曉春教授認為,我國現階段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方面還存在一些痛點。早期精準診斷的標準,除了要根據典型的臨床特征以外,還需要依靠客觀的生物學標志物。
他介紹,生物學標志物檢測包括致病或風險基因檢測、腦脊液Aβ42/40和p-Tau/總Tau蛋白檢測、以及靶向神經炎性斑塊和原纖維纏結的分子影像學檢查。其中,對于中國市場,即我國目前沒有任何公認的腦脊液檢測試劑盒可供臨床使用,這是制約臨床早期診斷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分子影像學標志物檢測主要看腦內是否有Aβ的沉積,以及是否形成Tau蛋白病理。同樣,我國市場上沒有任何公開上市產品可供影像學標志物的檢測,也影響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診斷的精準。(戰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編者后記——怎樣看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