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開幕新聞發布會。唐小晴攝
中新網長沙10月18日電 (記者唐小晴)10月18日至20日,主題為“大變局下的經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此次論壇有何亮點?為何能“湘”遇博鰲?
議“發展與安全”開國際先河
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是博鰲亞洲論壇推出的第三個全球專題論壇。首屆大會由博鰲亞洲論壇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長沙市人民政府承辦,系首個聚焦經濟發展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的國際化主題論壇,旨在聚焦經濟發展與安全的辯證關系,探討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隱患和非傳統安全挑戰,為亞洲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
為期3天的會議將舉辦經濟發展與安全博覽會、全體大會、中外企業家座談會、省市領導與駐華使節見面會、開幕式、青年圓桌會議等重要活動及22場分論壇,議題涵蓋“一帶一路”、糧食安全、能源供給與安全、數字科技、金融風險、網絡安全、公共衛生風險、碳中和、生態安全等內容;眾多中外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各國部長級官員和學術界專家共議發展與安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
“發展與安全,一體兩翼。博鰲亞洲論壇發起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在國際上是首個。”新聞發布會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首屆論壇大會旨在為亞洲和世界各國的政商學界搭建一個對話平臺,為發展與安全這一時代課題凝聚智慧和共識。期待此次大會能搭建起國際發展合作的新平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新規則、匯聚可持續發展新動能貢獻力量。
湖南融入世界的步伐越來越快。楊華峰 攝
“湘”遇博鰲 湖南有“料”
此次論壇大會是繼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世界計算大會、中非經貿博覽會后,湖南長沙迎來的又一國際性盛會。首屆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緣何落戶長沙?
在“三高四新”戰略指引下,湖南融入世界的步伐越來越快、擁抱世界的底氣越來越足。中部省份湖南已與101個城市結為國際友城,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17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湖南投資,中非經貿博覽會、世界計算大會長期落戶,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產品遍布全球。
“十三五”時期,湖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達到4.18萬億元,居全國第9位。今年上半年,湖南GDP增長11.7%;兩年平均增長6.4%,居全國第10位,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2020年,省會長沙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萬億,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中部第二。八大高新技術產業中,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四大產業成為千億產業。
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說,近年來,長沙全面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始終堅持把統籌發展與安全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考量,聚焦“三智一芯”,深耕智能制造,緊緊圍繞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努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產業鏈建設獲國務院通報表揚;致力于建設隆平“種業硅谷”,為維護國家乃至世界糧食和種業安全作出長沙貢獻。
同時,長沙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力量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體創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高效轉化、開放創新生態打造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長沙的創新優勢與博鰲的創新基因相得益彰。
鄭建新表示,大會主題與國家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戰略要求高度契合,是長沙的重大機遇。他期待,最大限度釋放論壇紅利,為長沙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賦力賦能賦勢。
分享湖南經驗 覓發展機遇
應對世界變局,安全是前提、發展是目標,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同樣如此。首屆論壇大會落戶長沙,與湖南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要求也高度契合。
近年來,湖南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出口增速連續三年居中國第一。特別是袁隆平院士領銜培育的雜交水稻,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0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湖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國內首個本土累計確診病例千例以上清零的省份。今年以來,湖南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論壇落戶湖南長沙,既是通過分享“湖南經驗”,堅定發展自信,同樣也是探索如何解決發現未知風險及尋求解決之道,為世界發展貢獻亞洲智慧。
論壇組委會表示,本屆大會為國內外政商學各界就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深入探討、提出有效的方案和建議提供了平臺,也為湖南和長沙進一步打開對外開放的窗口,提高對外交往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湖南和長沙融入全球化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機遇。(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