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0月20日電 (記者 楊杰英)國產圓珠筆尖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雙相不銹鋼鋼筋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碳化硅單晶生長設備實現自主可控、F型三系雜交小麥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近年來,山西科技部門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20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全省科技創新發展成就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山西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張其光介紹,近年來,山西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聚焦“六新”突破,持續培優創新生態,科技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區域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得到穩步提升,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環保、國家安全等方面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聚焦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煤炭綠色低碳清潔利用三個特色方向集中發力,山西積極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啟動引力波探測大科學裝置、能源互聯網、高速飛車等重點項目建設,國家超算中心(太原)成功獲批。
同時,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電磁環境效應‘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今年先后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保5爭5”的目標取得重大進展。
張其光介紹,山西調整優化省級實驗室體系,撤銷一批、整合一批、警告一批,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新立項籌建10個省實驗室、37個省重點實驗室,目前,省重點實驗室12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1個。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滾動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十二五”末的720家增加到2020年的3188家,大力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體系化支撐。
在民生領域科技創新方面,建設了“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與診治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立項支持的20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項目,多數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研制的6種益氣除瘟系列中藥制劑全部獲得山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制劑備案號,在全省24所新冠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推廣使用。
自2019年以來,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山西分3批成功立項了40個重大科技項目,研發總投資9億元,其中政府引導資金2億元,帶動企業自籌資金7億元,預計能夠新增產值約64億元,有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搶占科技制高點,打造產業“殺手锏”。
今年,由企業作為主要出題人,圍繞先進制造業、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及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精心凝練29個重大科技項目,包含企業重大技術攻關類22個、重大基礎前沿與民生公益類7個,已于10月15日面向全球張榜發布。
此外,山西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由2015年的132.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11.1億元,面向“十四五”,還將啟動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已基本成型。(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河北涿鹿:減稅降費增強企業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