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0月20日電 (記者 楊杰英)目前,山西省重點實驗室12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1個。滾動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山西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十二五”末的720家增加到2020年的3188家。
20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科技廳介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全省科技創新發展成就。
山西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張其光介紹,近年來,山西聚焦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雜糧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煤炭綠色低碳清潔利用三個特色方向集中發力,積極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啟動引力波探測大科學裝置、能源互聯網、高速飛車等重點項目建設,國家超算中心(太原)成功獲批。
同時,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電磁環境效應‘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今年先后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保5爭5”的目標取得重大進展。
“國產圓珠筆尖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雙相不銹鋼鋼筋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碳化硅單晶生長設備實現自主可控、F型三系雜交小麥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張其光介紹,手撕鋼、晉華爐、高端碳纖維等一批關鍵技術和產品相繼取得突破,科技對產業的支撐能力和對經濟的貢獻度顯著增強。
自2019年以來,山西分3批成功立項了40個重大科技項目,研發總投資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政府引導資金2億元,帶動企業自籌資金7億元,預計能夠新增產值約64億元。
今年,由企業作為主要出題人,圍繞先進制造業、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及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精心凝練29個重大科技項目,包含企業重大技術攻關類22個、重大基礎前沿與民生公益類7個,已于10月15日面向全球張榜發布。
此外,山西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由2015年的132.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11.1億元,面向“十四五”,還將啟動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已基本成型。(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