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瑪雅遺址。圖片來源:chensiyuan
近日,一項新研究利用遙感技術揭示了在2000年的時間跨度里建造的近500個古代中美洲古跡的建筑形式。10月25日,相關論文刊登于《自然—人類行為》。
此前有研究顯示,被稱為奧爾梅克文明和瑪雅文明的中美洲文明在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1000年間覆蓋了墨西哥和危地馬拉的一大片地區(qū)。已知這些地區(qū)的城市設計參考了宇宙的分布模式。然而,由于缺乏對大面積遺址的系統(tǒng)性研究,研究人員一直很難對這些城市的空間形制進行評估,從而進一步理解該地區(qū)的早期文明。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Takeshi Inomata和同事利用一種名為機載激光測繪的遙感技術,對463個中美洲古跡——覆蓋墨西哥南部84516平方公里區(qū)域的建筑和遺址布局進行了可視化分析。該分析還揭示了濃密叢林區(qū)域的古建筑結構。
研究結果表明,建于數千年前的奧爾梅克文明的主要中心圣洛倫佐,其設計特征遵循了古代中美洲歷法。這些特征還被發(fā)現存在于其他更晚的古跡中,提示圣洛倫佐在該地區(qū)擁有持續(xù)的影響力。
基于這些結果,研究人員歸納了6類不同的建筑和古跡布局,或對應的不同時期。他們認為,今后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對此進行驗證,并分析這些建筑特征與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對應關系。(唐一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