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老年病科 副主任醫師 曹芳
每種通便藥有不同的機理,對應有適應的人群,我們選購時應當根據自身年齡、癥狀、病因等特點,對癥用藥,切不可一瀉了之。下面簡略介紹一下臨床常用治療便秘藥物的藥理特性以及如何選擇。
最常用的潤滑軟化性瀉藥就是開塞露,這類藥物一般通過直腸給藥,能滑潤和軟化大便,利于糞便排出,其瀉下作用溫和,適合有便秘高風險以及腸道動力不足的老年人及有高血壓或動脈瘤或痔瘡的患者及術后排便困難的患者使用。雖然該類藥物見效較快,使用相對安全,但只是臨時性治療措施,長期應用可能產生精神依賴性。
常用的容積性瀉藥代表藥物是小麥纖維素顆粒,這類藥物口服后不能被腸道吸收,反而可以吸收腸管中水分,增加糞便含水量,使糞便體積膨脹,擴張腸道,刺激腸道蠕動,產生排便反應,適用于輕度便秘患者,其通便作用相對有限,主要增加排便頻率,不適用于腸道運動遲緩的病人,如懷疑有腸梗阻患者應謹慎用藥,該類瀉藥與華法林、地高辛、抗生素等同時服用時可能會影響后者的吸收。
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乳果糖、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硫酸鎂等屬于滲透性瀉藥。這類藥物口服后能在腸道中生成高滲狀態,增加腸道水分含量,進而增加糞便體積,同時刺激腸道蠕動,利于排便,適合輕中度便秘的人群。雖然效果比較顯著,但不能過量,以免導致水和電解質失衡。
促胃腸動力藥物,如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能直接作用于腸神經末梢,為腸道蠕動提供動力,利于糞便排出,適合腸動力減弱患者,尤其是對糖尿病伴便秘者宜選用促動力藥物。
現在常用的調整腸道菌群藥物,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地衣芽孢桿菌膠囊等,能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加快胃腸道蠕動,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減少腸道對有害物質吸收,幾乎適合每一個便秘人群。經常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微生態制劑,調整腸道菌群,防止抗生素相關的腸道菌群紊亂引起便秘。
綜上,便秘人群用藥干預應先排除器質性病變,然后選用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藥物。對于中老年患者,建議優先選擇滲透性和容積性藥物,比如乳果糖、纖維素等,偶爾可以使用開塞露輔助通便,尤適合于年老體弱及伴有高血壓、心功能不全等便秘患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專家預測此領域創新將持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