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1月8日電 題:“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陜西安康創新基層治理實踐觀察
新華社記者邵瑞、張斌、薛天
秦巴山區深處,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夜晚氣溫已接近零攝氏度,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居民成敏家里迎來老朋友歐定斌。
“這次主要是檢查用電取暖安全,同時上門給成敏夫婦辦理社保手續。”歐定斌說,他是成敏家所在樓棟的網格長。
成敏家共有9口人,丈夫鄧順林的父母殘疾,妹妹患有精神疾病,夫婦倆生育了兩對雙胞胎4個孩子,小兒子又患有癲癇,全家生活僅靠丈夫一人的打工收入和部分低保、慢性病補助維持。
搬進新家后不久,社區的網格員歐定斌就敲開了成敏家的門。“起初幾次,看不出太大問題,他們家收拾得干凈整齊,直到一次成敏給小孩吃藥,我多問了幾句,才發現情況特殊。”歐定斌說。
興隆佳苑社區支部副書記、總網格長蔡清介紹,歐定斌將情況上報后,他們將成敏全家人的低保標準提高到一級,成敏空閑時間可以去社區內的藤編廠打工,丈夫鄧順林被社區推薦給勞務公司,優先安排報酬更高的工作。鄧順林的妹妹被納入五保供養,患病的小兒子也獲得相應的補助。
記者了解到,這套網格化管理機制,是安康建立“321”基層治理模式的一個縮影。“321”基層治理模式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密切“黨員聯系群眾、人大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居民”為紐帶,通過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搭建起基層治理的高效平臺。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推進,“321”基層治理模式已在安康全市范圍內廣泛實踐。“‘321’模式的核心在于將黨員干部、人大代表、熱心居民等有效嵌入其中,真正實現把基層有組織能力的人有效組織起來,推動‘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不斷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速鄉村振興步伐。”安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安中說。
安康市寧陜縣城關鎮關一社區三星安置小區,是該縣最大的跨鎮集中安置點,這里居住著從全縣11個鄉鎮48個行政村搬來的居民。記者了解到,在這里,近30名網格長、網格員,將政策宣傳、困難救助、糾紛調解、信訪訴求、事項代辦等全部納入聯系群眾的服務內容。千頭萬緒的社區工作在基層治理網絡中打理得井井有條。
寧陜縣政法委副書記劉小寧認為,“321”基層治理模式中,網格信息處置流程、網格員的工作要求、考核評獎等制度的存在,進一步穩固了網格化管理與精細化服務的標準,建立起長效機制,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