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小程序,遠程啟動溪水水泵,處理后的尾水經管道輸送至田頭的噴淋裝置,開始澆灌農田……11月5日,在浙江金華永康市舟山鎮,永康市水投集團技術負責人向科技日報記者演示浙江省首個“農村智能節水綜合管理及調配系統”,這是當地嚴守“三條紅線”的創新舉措之一。
浙江雖處江南,水資源空間分布與經濟布局卻不匹配。多年來,浙江以“三條紅線”管控領跑,深入實施節水行動。
“十三五”期間,浙江的用水總量從186.1億立方米降到163.9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從43.4立方米降到25.4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30.0立方米降到15.8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582提至0.602,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79.1%提至97.5%。
9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十三五”期末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結果。在“十三五”大考中,浙江省再次獲得優秀等級,并首次排名全國第一。
全省節水灌溉面積率達75%
地處永康市東南部的舟山鎮,位于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楊溪水庫上游。為保護楊溪水庫這口民生“大水缸”,當地于2018年啟動節水試點建設,促進農村生活節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統計數據顯示,試點以來,舟山鎮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減少50%,水稻田灌溉取水量減少80%。其中,每畝水稻田已消納農村生活污水100—260立方米,每畝蔬菜田消納生活污水10—50立方米。
目前,義烏市已投資6000萬元,陸續完成6個中型灌區150公里渠道防滲改造,采用噴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的灌溉面積達1萬余畝,完成全市27.12萬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年節水量達到560萬立方米。
5年來,浙江省全力推進高效節水“四個百萬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全省節水灌溉面積率已達到75%以上。
讓污水重獲“新生”
達標排放的污水經過深度處理形成了中水,也叫再生水,它可用于工業生產、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等,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早在2009年,浙江浙能長興發電有限公司便開始建設中水深度回用系統。“如今,長興縣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公司的中水回用系統生化處理后,可用于電力生產,每年可節水1200多萬噸,相當于長興城區31萬居民一整年的生活用水。”該公司安健環部主任雷磊告訴記者,截至今年9月,這一中水深度回用系統已累計處理中水超1.2億噸,節約的水量能灌滿9個西湖。
長興縣水利局副局長徐建平表示,湖州長興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強化剛性約束,推進重點領域節水,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企業進入的同時,積極推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以及鼓勵企業內部實施中水回用等再生水工業化利用工程。
無獨有偶,在金華義烏市,工業節水同樣蔚然成風。
近年來,義烏市投資2000萬元,對華川、浪莎等64家印染、造紙企業進行節水設施改造,建成中水回用設備70套,實現高耗水企業中水回用設施建設全覆蓋。
浙江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浙江要將節水作為節能減排和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作用,促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以水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助力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江 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中國科技創新“井噴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