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救援人員在搜尋時新發現失聯人員的一件雨衣,加上不久前發現的一件雨衣,這兩件雨衣成為失聯人員搜救過程中的新線索。21日凌晨5時,由云南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組建的突擊小隊緊急開赴發現地點,開展搜索。
“地質人員云南哀牢山失聯”事件進入第8天,公安、消防及專業救援隊等各種救援力量已連日在普洱市、玉溪市、楚雄州三地開展搜救。何處發現新線索?存在哪些困難?投入了哪些現代設備?記者圍繞公眾關注的諸多問題開展了采訪。
在何處發現新線索?
20日,救援人員在云南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的白水河附近兩條小溪交匯處,發現失聯人員的一件雨衣和一些排泄物。正在現場參與救援的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隊政委劉東君說:“前往新發現失聯人員物品的區域山地徒步需要數小時,該處有一個較大的深溝,救援人員攜帶有攀爬工具等設備,將重點在深溝開展搜索。”
11月13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工作人員,從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進入哀牢山山區開展野外作業失聯,當地接報后緊急成立失聯人員救援指揮部,組織開展搜索救援。
據云南省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王崗介紹,截至21日,搜救區域確定為“三區一線”:哀牢山普洱市鎮沅縣一側片區、哀牢山玉溪市新平縣一側片區、楚雄州雙柏縣一側片區和哀牢山山脊線。
“分別以山脊為線,沿哀牢山西南、東北、正北3個方向搜救,救援行動由劃片循跡搜索轉為地毯式重點搜索,搜救方式由獨立搜索轉為3個區域相向合圍。”王崗說。
在鎮沅一側,鎮沅縣常務副縣長、搜救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張兆輝介紹,由3支攜帶補給、露營裝備的重裝穿越組,向新平一側開展縱深搜索;14個搜救組圍繞失聯人員活動過的區域,擴大到半徑3公里的范圍內進行拉網式、地毯式精準搜救。21日參與救援人數共724人,已累計出動救援人員2650余人次。
在玉溪一側,4支由向導、消防救援、森林消防、撲火隊等專業搜救和具有野外生存經驗人員組成的救援隊,按照“地毯式搜索”的方式開展救援。截至21日,玉溪市已累計投入1100余人次開展救援。
搜救工作存在哪些困難?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也是全國最大的原始常綠闊葉林區,最高海拔3156米。失聯人員位處的區域是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搜救工作目前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難:
第一,哀牢山在鎮沅境內面積達13.5萬畝,此次人員失聯的區域,地處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屬原始森林無人區,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溝壑,地形極其復雜。
第二,正值入冬天氣,晝夜溫差較大,白天能達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則降到七八度,山區樹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連日降雨,林中有霧,能見度極低。
第三,搜救路線距離較遠,從山腳前往搜索區域需要爬山約4個小時,隨著搜索范圍不斷擴大,山中無路,行進困難,不具備夜間搜索的條件,隊員往返宿地耗時較長。
張兆輝介紹,針對這些情況,救援指揮部在山頭建立了多個補給站,搭建簡易棚舍,搜救人員可利用睡袋在山上過夜,并采用直升機空投方式補給,提高搜救效率,全力以赴開展救援。
“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溝壑、巖洞以及每一個存疑區域,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竭盡全力開展搜救。”楊磊說。
投入了哪些設備?
正在現場救援的云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戰訓處副處長楊磊介紹,攜帶熱成像相機的無人機、搜救犬已投入搜救工作。
“在懸崖、溝壑等區域,救援人員放飛熱成像無人機進行環繞拍攝,搜索熱源線索,但是由于森林極為茂密,無人機在空中無法拍攝到林下的影像,效果有限。”楊磊說。
同時,消防救援隊投入了5條搜救犬,先把已找到的失聯人員物品給搜救犬作為嗅源,再由訓導員牽引在重點區域開展搜索。“范圍太大,搜救犬要在十幾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工作,和傳統的平地搜索、廢墟搜索完全不同。”楊磊說。
張兆輝說,連日來,直升機在重點區域飛行進行喊話和搜索,但未發現有用線索,也未收到諸如煙火、求救圖案等反饋。“叢林搜救非常特殊,人力搜救仍是主要手段。”張兆輝說。
在通訊保障方面,張兆輝介紹,一架攜帶空中通訊基站的“玉龍”無人機21日抵達鎮沅縣,當日開展飛行作業。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已向鎮沅、新平、雙柏三地增派應急衛星通訊車。(記者何春好、孫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