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楊佳
作為如今最受互聯網用戶歡迎的應用,互聯網視頻行業的發展可謂是“歷史悠久”,從長視頻到短視頻,火爆程度持續未減,也孕育了多個在線視頻平臺。但是在短視頻和長視頻行業的“楚河漢界”之中,市場的競爭使得視頻平臺也在尋找賽道中新的風口和增長點,而“中視頻”概念的出現,則成了行業中熱議的話題。
視頻有長有短,還會有“中”嗎?而在“中視頻”賽道上發力的選手,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風口嗎?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長短”視頻都在虧
在密集公布第三季度財報的“財報季”中,兩家視頻平臺的財報顯得格外受到關注。作為長視頻領域的代表,愛奇藝第三季度凈虧損為17億元,加上前面兩個季度虧損的13億元、14億,愛奇藝在今年已經凈虧損了共44億。而作為短視頻平臺之一,B站的財報則顯示,第三季度凈虧損達到了26.86億元。“一長一短”的兩家視頻平臺,無奈都是交出了虧損的成績單。
從兩家視頻平臺的財報中不難發現,內容依然是虧損的最大“黑洞”。
在財報結束后的電話會議上,愛奇藝創始人、董事兼CEO龔宇就表示,如今長視頻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內容供給出現嚴重短缺,以愛奇藝為例,愛奇藝現在的電影上線量不如2019年同期的一半,傳統電視劇可能也僅有往年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新網劇的質量也打了折扣。另外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是,短視頻正在瘋狂爭奪用戶時長。愛奇藝因為缺乏優質內容,直接導致了付費會員的環比下降,也導致了收入的下滑。而對于短視頻內容“過多”的B站而言,同樣也遇到“煩惱”。據B站財報顯示,在第三季度,B站的營業成本為41.9億元,同比增長近70%。其中,面向內容創作博主(UP主)的收入分成達到21.6億元,同比增長83%,超過B站自制內容和外部采購的版權內容的成本總和。
一邊是缺內容的長視頻平臺,另一邊是內容泛濫的短視頻平臺,結局都是因為內容的問題在虧錢。
中視頻是不是新未來?
相對于短視頻和長視頻而言,在原有的賽道上相繼遇到了困難,自然將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可能,而“中視頻”的概念則浮出了水面。資料顯示,早在去年8月,西瓜視頻首先提出定義“中視頻”這一內容形態,意即時長在1分鐘至30分鐘的視頻內容。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包括西瓜視頻、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斗魚等平臺,都先后推出了中視頻的扶持計劃,而如果廣義地以時長進行定義的話,中視頻賽道上還存在著包括B站、優酷等的競爭對手。
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中視頻的空間,比想象中還要大。而給予其如此信心的,則是來自一組數據,過去一年,中視頻內容在電視端的消費呈增長趨勢。西瓜視頻數據顯示,中視頻電視端觀看時長在總時長的占比已經從2020年第三季度的21%增長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35%。過去一個月,知名創作人“李永樂老師”的科普內容,在電視端的觀看量已經超過總播放量的50%。據不完全統計,僅過去一個月,在智能電視產品“鮮時光”中,內容播放量超過1000萬的創作人有1539位,超過100萬的有8925位。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之所以讓任利鋒看到“大屏”與“中視頻”這對CP的潛力的,在于大屏對于西瓜視頻自身而言,也是一個增加營收的出路。此前有數據顯示,抖音為字節跳動貢獻了60%的收入,而西瓜視頻的廣告營收占比3%都不到。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就曾經對比各種屏幕的廣告價值后認為,屏幕越大其廣告價值也越大,可見西瓜視頻發力的“大屏”,其蘊含的營收潛力也更為可觀。此外,據B站披露的數據也顯示,目前B站電視端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超越了PC端,同時電視端的用戶主要分布在三四五線城市,與B站APP端的用戶群體重合率不到20%。
中視頻內容關如何過?
作為如今應用最為普遍的互聯網應用,在線視頻行業的發展和“內容為王”的法則是密不可分的。從長視頻的影視劇內容到短視頻的個人內容生產,視頻內容都是決定視頻形式成敗的關鍵,而中視頻未來能否成為視頻領域中的另一條主賽道,同樣需要取決于是否有合適的內容,而背后依靠的除了類似西瓜視頻通過修復中視頻動畫片這樣的舉措外,更多的還是要靠內容創作者。
在西瓜視頻上擁有超過160萬粉絲的創作者“饞大鑫”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對于美食領域的創作者而言,中視頻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視頻形態,平臺也給予了更大的扶持力度。據記者在西瓜視頻平臺上看到,“饞大鑫”創作的美食領域內容普遍在10分鐘以內,累計已經獲得了超過1700萬的粉絲點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視頻平臺的內容布局需要和短視頻平臺形成顯著的差異才能有立足的空間,而相對于短視頻平臺集中的搞笑、生活類視頻內容,科普類、知識類、技能類等領域是中視頻平臺可以有所突破的方向。
以主打旅游內容的“阿龍去旅行”的創作者劉龍則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隨著中視頻的興起,對其創作的內容無論是在時長和拍攝制作等方面,也會有所調整。此外,大屏趨勢的發展,也為中視頻創作者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方向。劉龍就表示“中視頻+大屏”的結合,能夠提供更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給予像旅游類的視頻內容,增加人文和對話交流等的元素,提升視頻內容的親和力。以科普類內容為主的“波普科學”的創作者杼蓬和李廣森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前并未意識到中視頻在諸如電視屏幕這樣的播放渠道上的占比,而這對于未來在視頻內容創作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的動畫和講解的畫面制作上,可能需要根據大屏的特點進行研究和改進。”【編輯:劉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