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虛擬化社會與跨文化傳播”青年學術研討會舉辦

        中新網 2021-12-05 21:38:21

        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高凱)聚焦宇宙概念的歷史流變、元宇宙與新時代藝術傳播的發展、元宇宙對全球傳播秩序的影響、元宇宙與未來教育形態展望、元宇宙與網絡信息安全、元宇宙與網絡思政教育等主題,“元宇宙、虛擬化社會與跨文化傳播”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思想德育工作室“新青年人文交流工作室”聯合主辦,研討會分為特邀主旨演講和青年圓桌論壇兩部分,以線上形式進行。研討會邀請了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及其他各高校相關領域學者以及業界專家參會,就元宇宙概念的歷史流變、元宇宙與新時代藝術傳播的發展、元宇宙對全球傳播秩序的影響、元宇宙與未來教育形態展望、元宇宙與網絡信息安全、元宇宙與網絡思政教育等主題進行了演講與對話。

        在特邀主旨演講環節,各位專家學者分別就“新時代藝術傳播的幾種可能性”、“元宇宙:全球傳播秩序的挑戰與機遇”、“元宇宙概念對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建設的啟發”、“新傳媒科技與新聞傳播學研究‘主體性’問題的思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形成及其對金融市場的傳導”、“互聯網時代的跨文化傳播與信息鴻溝——一個面向MOOC的大數據研究”、“元宇宙視角下的跨文化旅行‘人、場、物’重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網絡文化信息安全傳播機制與路徑研究”等主題進行了發言。

        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孫萍從新時代藝術傳播政策、藝術傳播的媒介的發展和元宇宙與未來戲劇的表現形式,通過親身運用VR、AR等技術參與的沉浸式戲劇創作的實踐經驗,講述了新時代藝術傳播的多種可能性,表達了對技術與藝術全方位融合的未來的期待。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從元宇宙概念在國際上的研究趨勢說起,從如何重塑黨和國家形象的高度,分析了全球傳播秩序的變遷與動因,并提出應當通過建構新的文化認同平臺、精選中國國家形象符號、構建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等途徑,把握技術的機遇,從而構建全球傳播的新秩序。

        新疆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援疆干部宋毅副教授通過實例展示的方式,闡述了元宇宙概念與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建設及未來教育發展的關系,為未來元宇宙視野下如何建立“教育小世界”、創建“宇宙大學”及其共享運行機制為未來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謝慶立教授闡發了對于新傳媒科技與新聞傳播學研究“主體性”問題的思考。他提出,要與技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被科技所馴化,人文學者需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運用新的跨學科的方法進行新聞傳播學科的研究。

        在青年圓桌論壇環節,各專家學者分別就“談論元宇宙:對于新技術社會想象的一些反思”、“媒介與觸摸:電影、游戲、VR/元宇宙”、“元宇宙與基層社會治理-以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為例”、“5G、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與元宇宙的誕生”、“思考:如何在元宇宙中傳播漢語與中國文化”、“元宇宙與平臺型管理”、“區域一體化和元宇宙視角下的數字身份認同”、“網絡思政與‘第四課堂’建設”、“元宇宙視閾下京劇對外傳播‘游戲論’芻議”、“元宇宙的可變性”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張帆副教授對圓桌論壇進行評議。他指出,圓桌論壇的各位學者專家對元宇宙的本質是什么、未來在哪里、如何與我們的從事的研究結合在一起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盡管“元宇宙”的概念出現后有爭議存在,但“元宇宙”已是大勢所趨。他認為,元宇宙是一種“無限的游戲”,它的有趣之處不在于無限接近現實,而在于元宇宙無論如何的接近現實,人們都知道它是假的,但都樂此不疲,科技發展的同時,使用者都應保持理性。(完)

        關鍵詞: 元宇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