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6日電自然資源部6日在官網發布《2020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083噸/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規模64850噸/日;年海水冷卻用水量1698.14億噸,比2019年增加了212.01億噸。
海水淡化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35個,工程規模1651083噸/日。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0個,工程規模1452448噸/日;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0個,工程規模188894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5個,工程規模9741噸/日。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2020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個,工程規模64850噸/日,分布在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鋼鐵、電力、冶金等工業用水以及海島地區生活用水。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截至2020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9個省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遼寧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14811噸/日,天津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6000噸/日,河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15700噸/日,山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71434噸/日,江蘇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5020噸/日,浙江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13886噸/日,福建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6600噸/日,廣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6771噸/日,海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0861噸/日。其中,海島地區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98471噸/日。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為主。其中,海水淡化用于工業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的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行業;海水淡化用于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島地區和北部海洋經濟圈的天津、青島2個沿海城市。2020年,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用于工業用水主要是為首鋼京唐鋼鐵廠、煙臺南山鋁業、大唐東營電廠等高耗水企業提供高品質工業用水;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用于生活用水主要是為舟山和煙臺缺水海島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供給。
海水直接利用方面,2020年,沿海核電、火電、鋼鐵、石化等行業海水冷卻用水量穩步增長。據測算,2020年全國海水冷卻用水量1698.14億噸,比2019年增加了212.01億噸。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1個沿海省市均有海水冷卻工程分布。2020年,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年海水冷卻用水量超過百億噸,分別為139.14億噸、123.09億噸、112.33億噸、333.74億噸、249.24億噸、564.11億噸。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