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2月7日電 (記者 孫睿)“在中國抗癌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青海省衛生健康委、青海省醫學會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青海省結直腸癌篩查科普教育基地今天正式成立了。這也是國內首家結直腸癌的篩查科普教育基地,標志著青海省針對結直腸腫瘤早診早治工作開展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馮強7日在青海西寧表示。
當日,青海省結直腸癌篩查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暨啟動儀式在青海省第五人民醫院舉行。
馮強介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全球范圍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升至第三位。
“在青海,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同樣也是居高不下,這與人們當地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比如過量飲酒、高脂高蛋白飲食攝入過多等。當然,結直腸癌的發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遵循從癌前病變再到癌的過程,癌前病變通常就是指腸道息肉或腺瘤,從這些癌前病變逐漸演變成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而正是這段時間,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臨床干預提供了重要時間窗口。”馮強說,對于確診的結直腸癌患者,其發現的早晚,與治療效果和預后生存密切相關,一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而有遠處轉移的4期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由此可見,結直腸癌篩查和早診早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建立這個基地的宗旨,就是要強化對青海百姓醫學知識的推廣與普及,提高人們對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意識,以期達到降低我省腸癌的發病率、改善患者預后生存的目的。”馮強說。
青海省衛健委副主任周明堅表示,希望青海省第五人民醫利用好該院健康管理科這個優質平臺,在中國抗癌協會的業務指導和幫扶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青海省醫療機構腸癌篩查教育水平高質量發展。(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15分鐘養老服務圈”怎樣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