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日從遼寧自貿試驗區沈陽片區管委會(以下簡稱沈陽自貿區)獲悉,該區126家科技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專家評審,比去年增長近1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有望突破300家。
作為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和對外開放的“試驗田”,沈陽自貿區充分發揮自貿區、高新區、自創區三大“國字號”疊加優勢,聚焦遼寧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培育壯大以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新字號”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提升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能力。今年以來,自貿區洽談儲備項目125個,總投資額635億元,簽約落地海康威視遼寧區域研發中心等63個項目,其中新興產業業態占比達到1/3。
研發投入大、成果轉化周期長,是制約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的瓶頸。沈陽自貿區充分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加快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引導產業基金向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7000多萬元,支持52家科技企業獲得融資8.2億元。同時,升級科技支持政策,增加了支持重大科技研發項目、企業主導和參與標準制定、企業推進智能化建設等7個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解除企業創新發展的后顧之憂。
多方政策加持下,科技企業加速向沈陽自貿區集聚。掛牌成立四年多,自貿區累計新增科技型企業達3000余家。今年前三季度,東軟醫療、頂創汽車設計等科技類服務外包企業跨境服務貿易實現3000萬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記者郝曉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