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鷹航空公司,一群心懷理想的年輕人正在進行一項新的探索,他們就是“戰隼”青年突擊隊,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隊伍,他們把開拓新領域無人機產品的重任扛在肩上,將一只幼小雛鷹磨練成勇往直前的戰隼。
胸懷凌云 志勇開新領域疆土
早在2014年,當時的無人機技術研究所在戰略規劃時就將未來發展方向瞄準了該領域,開始和外部單位接洽,踏上追尋理想的第一步。經歷漫長五年,直到2019年,項目才得到了正式批復。一群青年人很快集結,跨專業、跨部門組成了“戰隼”青年突擊隊,擼起袖子,謀劃著大干一場。
“該類別先進無人機擁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也有許多前沿技術點有待攻關。海鷹航空公司牽頭的聯合團隊在核心技術領域有優勢,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爭取到了這個項目。”青年突擊隊隊長、青年博士政隆說。
的確,這是一款新型無人機,相比于之前型號,它的構型更加復雜,控制手段也更加多樣。從動力形式來看,活塞動力是臨近空間長航時無人機的主要技術路線之一,作為海鷹航空公司、三院乃至集團公司第一架采用雙發動力的大型固定翼無人機,該型號的研制將為新類別無人機的日后發展起到開疆拓土的作用。
為了保障型號的先進性,突擊隊做了很多開拓性的工作。“雙發動力是難點也是實現目標的重點,雖然研制困難重重,還是努力對雙發動力的一致性進行了驗證,又探索了它的不一致性,發現了在差動控制糾偏方面的應用前景。”青年技術骨干小李說。
這群充滿干勁的“天鷹人”開足了馬力。在2019年底,突擊隊就完成了方案設計。完事開頭難,進展順利的研制工作卻和新冠肺炎疫情撞了個滿懷。為了保障研制周期,在李主任的帶領下,突擊隊見縫插針、加班加點、靈活排兵布陣,合理安排了手中多個型號任務的研制計劃,保證了任務順利推進。
近日,突擊隊圓滿完成了該型無人機的滑跑試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突擊隊在零下十余度的外場中完成了所有規定的滑跑試驗項目,驗證了低速、高速、滑偏等不同狀態下的性能。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我們這型無人機在國內是比較先進的,畢竟國內很少有人真正把同類型的飛行器放飛到空中去做試驗。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公司走在了前列。”平日謙虛內斂的孫主任難掩自豪的情緒。
心往一處想 掌握高效“密碼”
在時間緊、任務重、保障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滑跑試驗圓滿完成了,這對突擊隊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得的階段性勝利。在記者采訪時,聽筒中傳來的聲音讓我清晰地感覺到大家難掩的欣喜。
“非常給力,雖然是小團隊,但是非常高效。”試驗隊調度小仇為隊員豎起大拇指。
高效,源自每一位隊員的全身心投入。在隊伍里,大多數人身兼多職,并做好彼此的“參謀”。比如,有的人是電氣崗,但在小組討論時,遇到電池方面的問題也積極出謀劃策。“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長,當所有把智慧無償貢獻出來,這個集體就是難以戰勝的。”在小鞏看來,這就是團隊的“高效”密碼。
團結一心且富有活力的團隊,往往能激發出強大戰斗力。一次做試驗測試,需要在廠房外進行,當時已經到了晚上七八點鐘,天馬上要下雨。領導問要不要推遲,大家情緒高漲,堅持當天把試驗做完。那是型號首次做相關測試,意義重大。在大家的堅持下,試驗圓滿完成,當所有人疲憊又欣喜地走下崗位時,已經到了夜里一點。
如果“躺平”是這一代青年的口頭禪,那“戰隼”的口頭禪百分百是“擔當”。小李看隊友忙得不可開交,便主動擔起額外的擔子;振南6號結婚辦喜事,9號就到了離家千里的試驗場;很多人白天忙完手頭任務,晚上又和家里討論新工作。不管遇到多大困難,他們永遠激情滿滿,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真的是有擔當,這是來自外場“老兵”對于他們的高度贊譽。
志存于高遠 打造“拳頭”產品
這個型號就像一次投資行為,大家付出艱辛的努力,是因為看好該領域的未來。
團隊通過長久以來的調研分析和論證,證明了該類別無人機展現出了優良的性能,在民用領域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無人機具有高空長航時飛行能力,高空飛行可達平流層及以上,時間上可長達到數天。隨著后續產品的研制,將成為海鷹航空公司無人機產品譜系中又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型號總體組將該類別無人機定位為“準衛星”。“我們預計,它在信息保障、通訊遙感、特種應用等領域均會有大作為,與大體量的遙感衛星、通信衛星、氣象衛星等共同構筑可靠的保障體系”。在后續應用方面,一個可喜的進展是,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和23所強強聯合,已經針對臺風預報等氣象探測活動開始了早期技術驗證探索。
更難得的是,該型無人機的研制過程,展現出了很強的技術帶動力。比如,從控制角度來看,通過該型號,公司摸索出了一套伺服彈性試驗的方法,這些技術如果在型號上得到驗證,對公司未來無人機技術發展將有重大借鑒意義。(永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日本啟動第三劑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