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唐奇云)14日上午,隨著由上海交通大學1986屆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校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捐建的高性能計算中心正式揭牌啟用,上海交通大學的“交我算”正式成為中國高校中計算力排名第一的計算平臺。
據悉,楊元慶捐贈的這套高性能計算機,是他在今年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學125周校慶時給母校的生日獻禮。校慶當日,楊元慶宣布個人出資1億元人民幣,采用聯想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為母校捐建一座全國高校一流的綠色水冷高性能計算中心,推動算力在高校的普及,賦能基礎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助力攻克更多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楊元慶科學計算中心揭牌現場(央廣網發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歷時8個月建設,“楊元慶科學計算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學位于張江科學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內正式落成。計算中心的綠色水冷高性能計算設備,被命名為“思源一號”。
據介紹,“思源一號”凝結了聯想綠色低碳高算力的最新技術成果和建造經驗,同時體現了全球卓越的技術水平。其高性能計算機總計算力為6千萬億次/秒(雙精度)。在今年11月發布的全球TOP 500高性能計算機榜單上,“思源一號”的計算力排名第132位。在中國高性能計算TOP 100榜單上,它排名12位,中國高校高性能計算排名第一。
除了中國高校算力第一之外,“思源一號”還具備超高計算密度與功耗密度、綠色節能、能源可循環利用三大技術特色。
在計算密度方面,“思源一號”實現6千萬億次的計算能力,僅需要14個機柜,一般通用數據中心需要70個機柜才能達到類似算力,計算密度是通用數據中心的5倍,需要的機房面積不足通用機房的1/10;在綠色節能方面,中國數據中心的平均PUE(能源利用效率)為1.9,意味著每用1度電計算,就需要額外0.9度電給計算設備進行散熱。而“思源一號”采用聯想全球先進的第五代溫水水冷技術,PUE值為1.1,相比傳統風冷散熱方案可節省42%的電力和二氧化碳排放;在能源利用方面,用余熱回收技術,計算機運算過程中產生的余熱,能夠用于研究所球形大廳的冬季供暖、食堂廚房的熱水加熱、地下室除濕,以及實驗室的空調溫控,實現每年950噸的額外碳補償。
上海交通大學楊元慶科學計算中心啟用后,上海交通大學“交我算”公共計算平臺將成為國內高校頂尖的算力基座,包括云平臺、人工智能計算平臺、高性能計算平臺等五大計算平臺和科學大數據平臺。
“這座中國高校算力排名榜首的綠色水冷高性能計算機群落地李政道研究所,飽含了元慶學長科技強國、產業報國的宏愿,也顯示了校企攜手、共創一流的豪情。”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未來雙方將圍繞新計算、新裝備、新材料和新能源四大領域,進行深度合作,進一步提升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激勵交大學子以突破科研難題為時代使命,在祖國的科技創新的前沿奮力探索。
此外,當日的揭牌儀式后,聯想集團還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內,聯想集團將持續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投資孵化三個領域向上海交通大學投入兩億元資金,推動產學研融合創新,共同助力國家科創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