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皆可彼此對話,時至今日,通信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謂翻天覆地。
新年伊始,科技日報社、世界5G大會、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奉上我國首個通信領域的科普節目《通個信》。
這個節目的口號是“專家也得說人話,不說清楚不許走”。
在首期推出的5期節目中,主持人科普作家吳寶俊和他的搭檔科技日報記者何沛蓯將求教多位專家,掰開了、揉碎了聊通信技術的前世今生,以及以通信技術進步為底座改寫人們生活方式的自動駕駛、智慧醫療、5G創新人才等。節目于1月6日起在各大平臺陸續上線。
從給個眼神開始,人類有了通信方式
從沒有科技手段之前人類如何有效傳遞信息,到電磁波的應用讓通信有了質的飛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講了很多有趣的歷史和故事。
人類最早的通信方式是怎樣的?
當我反感你的靠近,瞪你一眼;想讓你靠近,就給個眼神。這就是人類短距離溝通的開始。但距離更遠的信息傳遞手段,是聲音。曹則賢告訴我們,民歌就是一種通信模式。另外,官方傳遞信件的驛站系統是一種遠距離的通信方式。
不要以為今天的通信方式有多聰明,在利用電磁波通信之前,人類已經發明出了一整套有效、巧妙的通信方式,從通信模式、編碼、載體運用,到如何保密等,應有盡有。
而電磁波的誕生,才是使今天的通信技術一日千里的起點。
我們從教科書上學到了吉爾伯特發現了電,但未必知道,磁是今天敘利亞一帶一個放羊娃發現的。這就如同法拉第讓我們認識到電和磁是一家,電能產生磁,磁也能產生電,卻未必了解麥克斯韋及他的方程組又和泰特有著怎樣的前因后果。
十四五歲的馬可尼在阿爾卑斯山旅游時發生了什么?演員海蒂和音樂家前男友在一起創造出了什么?大神級天才海因里希·赫茲去世后,為什么世人給他的評價是“他是遭天譴的人”?我們的奮斗者號下潛海底一萬米,使用了什么通信技術?
從曹則賢老師的談古論今中可以找到答案。
從1G到5G,沒有什么物體不可對話
從1G到5G,通信技術以每10年左右一個代際的速度向前演進,有些關鍵節點的進步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推動了社會生活乃至生產方式的改變。
如高通公司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博士所言,1G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無線通信,在那個模擬通信技術時代,特別貴的“大哥大”覆蓋有限,速率很慢;雖然2G時代數字通信技術取代了模擬通信技術,讓手機的信號覆蓋更廣、通話質量更好、價格更低,但這兩代技術都是以語音通信為特色。
從3G時代開始,一切變得不同,真正的通信技術開始走向成熟,數據傳輸成為關鍵詞,智能手機的出現和迅速普及讓3G技術落地結果。
3G技術催生的應用雖然在今天看來很初級,但當技術與應用相互作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我們發現數據傳輸速度不夠快了、帶寬不夠用了,4G技術登場,催生了很多爆款應用。
同理,當4G也滿足不了帶寬的進一步更大需求時,5G就來了,更為關鍵的是,它的技術特性帶來了通信技術作用于社會的革命性改變,通信不再僅服務于人,而是可以連接人與萬物。
從1G到5G的發展進程易于梳理,它們對各行各業產生的階段性影響也不難理解,你對5G手機的認識也將更為深刻。
如何理解時延、毫米波、比特、下載速率等晦澀技術術語?節目中徐晧博士還將給予一攬子科普。
5G汽車人,爭做無人車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商界大佬跨界造車,這個問題似乎已經不用回答,因為5G來了,自動駕駛成為新賽道。
就這么簡單嗎?
圍繞5G技術與自動駕駛技術對傳統汽車行業的改變,北方工業大學5G與自動駕駛創新中心主任李萬林教授科普的關鍵點是,各路造車新勢力,駛入自動駕駛新賽道。
這個行業的商業邏輯是什么?
以前我們講車的故事,發動機是關鍵詞,它是造車的門檻,也是卡死躍躍欲試后來者的殺手锏。
李萬林特別提到一個數據,傳統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5G造車人入場時,零部件有了十幾倍的減少。更關鍵的是,發動機有了大的變革。
這等于門檻被砍薄,讓造車越來越成為組裝活兒,只要你有錢,就有了入場的底氣。
未來的汽車是什么樣?
移動的辦公室、移動的醫院、移動的家……每個造車人編織的未來汽車切入角度不同,所實現的場景大抵如此。
當車有了更強大的感知、決策、執行能力,車的安全性、車路協同的重要性、數據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是李萬林尤為強調的未來汽車發展的關鍵。
5G看病人,減輕求醫問藥煩擾
當主持人吳寶俊還是一枚小鮮肉時,他完全不關心醫療這個話題。但從病痛慢慢找上自己,當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后,看病,成為他最關心的內容之一。
5G的加持,能帶給“吳寶俊”們多少溫暖呵護?
中日友好醫院發展辦主任、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盧清君、中國聯通政企事業群醫療健康行業總監王路揚,客觀梳理了5G醫療將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因為有了5G的連接,海量的醫療數據有了聚合應用的可能。掛號、問診療程、醫療報告等已因此實現了提速,讓數據多跑步,人們少在醫院里奔忙。
并且人工智能技術已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醫院,一個最簡單的應用就是當有些患者面對醫院的自助掛號機卻不知掛哪個科時,輸入病癥,系統會輔助你進行選擇。
除此以外還有什么改變呢?人工智能閱片是怎樣實現的,和傳統手段相比有怎樣的提升?在多大程度上可緩解求診之人擁堵在大城市大醫院的弊端?如何讓院前急救更有保障?
節目中都能獲得解答。
5G干飯人,廣闊就業前景等你來
從媒體人轉型為高通公司全球副總裁的侯明娟、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艾渤教授兩人回憶了過往職業歷程,從中可發現,兩個人都勇于嘗試敢于突破,這種勇敢特質就是傳說中的自信的重要內容。
不停地學習才能不被這個技術進步快速的行業甩下,讓學習成為習慣,從學習中尋找樂趣,是侯明娟給職場新人的提示。
熱愛、執著、毅力則是艾渤職業生涯中的3個關鍵詞。科學研究是個體力活,軍校生活不僅給了他一幅好身體,還鍛造了他的毅力,支撐他一路求學。
到2030年中國5G人才缺口將高達800萬。圍繞中國通信信息研究院發布的這項5G社會影響數據,兩位專家詳細解讀了5G人才的定義,并指出,800萬的缺口低估了5G人才的需求。
那么,針對通信技術人才,頭部的通信公司更看重應聘者哪一方面的品質?有哪些必要的入職條件?在人才濟濟的今天怎樣勝出?侯明娟將一一給出解答。
針對人才的招攬,艾渤分析了高校“瞄準”人才的特性,系統分析了5G創新人才必備的能力。
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Though hope is frail
It"s hard to kill
艾渤以一首《埃及王子》主題曲來鼓勵職場新人:如果你相信,就會有奇跡出現。
劉 艷 何沛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徐壽波:熱愛科學,其樂無窮
下一篇:客餐廳共享空調推動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