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影響土壤?問題出在種植模式

        光明網 2022-01-06 19:48:08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非常規水資源安全利用團隊運用宏基因組技術對再生水長期灌溉土壤進行研究,發現種植模式而非再生水灌溉本身對抗生素抗性基因擴散影響顯著。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廣泛存在于再生水中,因此,使用再生水灌溉是否會影響ARGs在土壤中的傳播擴散備受關注。已有研究往往缺少嚴格對照,大多未考慮對作物的影響,同時缺少長期試驗數據論證,且結論存在不一致現象。鑒于此,該團隊利用宏基因組技術,以具有16年再生水灌溉歷史且種植模式不同的兩個溫室土壤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再生水灌溉和種植模式對ARGs的影響。結果表明,各灌溉處理方式(地下水灌溉、再生水灌溉、地下水再生水交替灌溉)對土壤ARGs組成無顯著影響,而種植模式則顯著影響了ARGs、重金屬抗性基因、生物殺滅劑抗性基因、插入序列和微生物群落組成。研究結果為再生水的安全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據了解,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中英合作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關鍵詞: 農科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