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煤化工如何打好“園區牌”

        中國能源報 2022-01-12 15:32:04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建設國內一流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列入發展定位,并提出“煤化工產業占全部工業比重超過60%”等目標。

        作為國家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寧東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烴生產基地。但《規劃》同時稱,隨著國家層面更加嚴格的生態環保、能源消耗及水資源、碳排放管理等政策不斷落實,“今后一個時期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源資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減排等壓力巨大、任務繁重”。產業競爭加劇形成挑戰,“西部尤其是能源‘金三角’地區將規劃布局一大批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項目,相比寧東地區在資源稟賦、技術水平、規模效益等更具有競爭力”。

        有別于只關注單個項目的傳統發展模式,通過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企業協同發展的“組團”發展模式越來越受重視,湖北荊州、安徽淮北、陜西榆林等多地紛紛布局煤化工園區或基地。記者了解到,“先行者”寧東的情況極具代表性,如何打好“園區牌”考驗著整個產業。

        園區化、基地化發展優勢初顯

        “走系統、集群道路既是產業自身發展需要,也是未來的主流趨勢。”西北大學兼職教授楊東元表示,園區化是現代煤化工行業公認的理想路徑,有利于實現煤與多種能源資源協同、梯度利用,促進原料的低碳化利用及廢棄物的源頭減量。

        楊東元舉例,長期以來,煤化工產業發展深受高能耗、高碳排放困擾,核心原因在于煤的特點是碳多、氫少,想要生產碳、氫含量相當或碳少、氫多的產品,反應過程不得不變換工段、排碳補氫,從而導致煤化工項目高耗能、高排放。而石油、天然氣化工正好相反,利用其碳少、氫多的特性,與煤化工項目耦合,可以得到最佳碳氫比,用于制備相關化工產品。“這樣可以縮短煤化工變換工段的比例和規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部分項目還嘗試與園區內的光伏、光熱、綠氫等項目結合,與清潔能源多能互補利用,為低碳發展騰空間。”

        相比“單打獨斗”,“組團”不僅便于統一管理,減少能耗、物耗及人力,項目還可共享園區內的配套設施、交通物流、環保設施等資源。以寧東基地為例,其通過循環化改造,建立起資源能源利用、污染排放控制的管理體系,有效促進副產物及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園內國能寧煤寧東礦區礦井水及煤化工廢水處理利用項目等一批“近零排放”工程,讓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7.95%。

        “現代煤化工項目大多屬于示范項目,系統優化集成不夠,主體化工裝置與環保設施之間、各單元化工裝置之間匹配度不夠,低位熱能、灰渣等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從而增加投資和資源消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證實,除了寧東,鄂爾多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等產業集聚區逐步形成,園區化、基地化發展的優勢初步顯現。

        不能簡單劃片地方、圍上欄桿

        經過前期發展,部分問題也逐漸暴露。據記者了解,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就在部分園區發現,項目違規上馬、基礎設施建設不力、污染治理不達標等典型問題。

        例如,位于山東泰安的寧陽化工產業園,長期忽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由于管網破損和設計缺陷,高濃度化工廢水長期直排,外排廢水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超控制標準36.2倍和16.4倍。園內山東晉煤明升達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和尿素項目“批小建大”,實際建成產能高達批復能力的150%。在山西,督察組發現太原市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以減量替代為名、行增加煤炭消費之實,將早已關停淘汰企業的煤炭消費量作為新建3個焦化項目的替代來源,煤炭消費量不減反增472萬噸。

        “基礎設施越是完善、運行越是規范,越能夠為園內企業分擔治理壓力。反過來,園區內裝置集中,環境風險源多,治污設施不到位,環境隱患更多、影響更大。還有園區從建設之初就埋下隱患,比如園內項目節能審查手續不全、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嚴重脫節,監管長期缺位,實際只充當企業‘保姆’的角色。”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坦言,全行業在制度規范、環境治理等方面已有積極進展,但管理粗放仍未根治。

        楊東元告訴記者,現有的園區之間、園內項目之間,產業布局同質化現象突出,多數也未真正形成原料耦合利用、能源綜合互補,失去了園區化發展本應有的優勢。“早期建成的大部分園區,項目選擇集中在煤制烯烴、制乙二醇等基礎原料,產業規模雖大,但總體利潤偏低,上下游聯動較弱,缺乏差異化、高端化路線。發展新技術需要時間,這幾類項目相對成熟、風險較小,幾乎所有園區均圍繞相關產業進行布局。但要知道,園區化不是簡單劃片地方、圍上欄桿,而要讓進駐企業真正有機結合。”

        將園區真正作為一項系統工程

        目前,部分地區已在尋求突破。《規劃》要求,寧東基地“逐步建設行業標準完善、技術路線完整、產品種類齊全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湖北省規劃打造萬億級現代化工及能源產業,“十四五”期間將發展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方向,引進發展大型煤制合成氨及新型煤化工項目,延伸發展高性能聚烯烴、工程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

        楊東元坦言,產業競爭持續加劇,不從高端化、差異化上解決雷同問題,將造成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的被動局面。對此,煤化工園區要從提供基礎化工品、大宗原料,向精細化工品、專用化學品等高端路線、高附加值產品延伸。“除了上游能源資源耦合利用,還要探索產品線的互補,比如這套裝置產出的廢料作為另一項目的生產原料,這家企業的產品與另一項目耦合發展下一代產品。園區自身首先做好頂層設計與規劃統籌,協調不同裝置、產品之間的布局,解決好原料產品、結構升級、綜合利用等問題。加快構建縱向關聯、橫向耦合、上下游協作配套的煤基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實現從原料向材料轉化、從大宗化學品向終端應用品拓展、從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

        上述專家提醒,園區項目集中,相應也是“三廢”及碳排放相對集中的區域。既要推動個體項目改造升級,也要立足行業實際,發揮協同效應。“節能降碳是一項系統工程,對項目加強差別指導、分類處置,妥善處理好存量、在建和擬建項目的關系。有針對性、適宜性地進行改造,淘汰落后工藝和裝備,帶動提升整個園區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此外,可利用園區裝置碳排放源集中、排放濃度高的特點,促進二氧化碳制大宗化學品研發及工業示范。”朱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