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第26個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活動主題為“珍愛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活動現場,國家林草局發布了《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簡稱《白皮書》),啟動了《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預熱宣傳及LOGO征集活動,青少年代表發出濕地保護倡議。
我國現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其中內地63處、香港1處。《白皮書》匯總了63處內地國際重要濕地2020年生態狀況的監測和評估結果。結果顯示,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總體水質呈向好趨勢,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進一步提高。
內地63處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72.75萬公頃,同口徑相比2019年有所增長。濕地總體水質進一步改善,53處獲取地表水水質數據的濕地中,Ⅱ類水比重最大,占30.19%;7處獲取海水水質數據的濕地中,一類3處,二類4處。同時,針對9處濕地自然補水不足等問題,采取了人工補水措施,其中內蒙古達賚湖濕地補水達18.39億立方米,引水保證率提高到70%。
國際重要濕地是在生態學、植物學、動物學、湖沼學或水文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國際意義的濕地。加入《濕地公約》30年來,我國將具有國際保護意義的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使得許多重要濕地得到搶救性保護,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家林草局表示下一步將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加強外來物種防控,提升濕地管理能力,逐步實現國際重要濕地的精準保護和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珍愛濕地的良好氛圍。
2021年8月,第75屆聯合國大會第99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將每年2月2日設立為世界濕地日”的決議,意味著濕地保護全球重要性的再次提升,對提高公眾保護意識,充分發揮濕地功能和價值,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刁凡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