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除夕來了!今天是辛丑牛年的最后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稱“除夕”。笑語陣陣里,整個春節期間的節日氣息被凝聚在了這最隆重的一夜。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等。作為除舊迎新的大節,以夏歷的正月初一為歲首,相應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除夕夜,吃年夜飯。(央廣網發 資料圖)
在古代,人們認為除夕夜吃年夜飯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蘇州文人顧祿的《清嘉錄》中說:“除夕夜,家家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話,名曰‘年夜飯’,俗稱‘合家歡’。”
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如果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
年夜飯的菜品大多寓意吉祥,比如生菜寓意“生財”,白菜寓意“百財”等等,各家有各家的期許,品類也各不相同,但有一樣吃食卻是必不可少的占據了絕對C位,那就是餃子。
餃子有“交子”之意,表示新舊年于子時交接,好運綿延。
年夜飯的餃子還承擔這“開盲盒”的重任:餃子包一根白線,意為“長命百歲”; 包一枚硬幣,意為“不缺錢”……生生把過年餃子,做成了抽簽游戲,用來開啟一年的好兆頭!
吃“硬幣餡”餃子要小心。(央廣網發 資料圖)
除夕守歲,民間也叫“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正因如此,守歲是春節最為重要的習俗之一。此外,還有貼春聯、放煙花爆竹等。
你的家鄉春節有哪些習俗,現在還在延續嗎?
(記者龐淼 實習生董嘉煒綜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