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2月14日消息(記者唐磊)近日,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去年來,省財政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性、撬動性、激勵性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優化政策供給,多措并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量增質升。截至2021年底,山東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
一是加大普惠投入力度“強主體”。建立“多投多獎、少投少獎”企業研發投入遞增獎勵機制,省財政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費用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每家最高600萬元,2021年共落實資金9.71億元,惠及企業6368家。安排“創新券”補助資金1500萬元,對中小微企業和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內創客團隊使用共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產生的費用給予補助。
二是加大精準支持力度“促成長”。針對高成長性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2021年省財政籌集資金5.92億元,對“小升高”、瞪羚、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給予獎勵,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籌集資金2.62億元,支持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高成長性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微企業,通過項目支持方式,促進企業加速成長。
三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減負擔”。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同時,企業可按規定享受技術轉讓免征增值稅、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多項優惠,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按規定享受減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100萬元的部分,稅負僅為2.5%,100萬元至300萬元的部分稅負僅為10%,分別為標準稅率的1/10、2/5。
四是加大財金聯動力度“引活水”。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政策、貸款貼息政策,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2021年,累計引導金融機構發放科技成果轉化貸款145.34億元,較上年增長45.2%。深化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統籌資金7.55億元,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的34個重點項目,帶動社會資本投資3倍以上。
五是加大載體培育力度“搭平臺”。籌集資金4.68億元,支持科技型企業牽頭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創業共同體,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樣板。籌集資金4821萬元,實施工業互聯網平臺獎補,推動中小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實施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改造。籌集資金1120萬元,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獎勵政策,支持提升專業化、精細化服務水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