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2月17日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的新研究發現,人們在決策過程中處理信息的能力直到60歲才會下降。這項研究挑戰了此前普遍認為的人類思維速度在20多歲時就開始下降的觀點。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Mischa von Krause和同事分析了從大約120萬人中(年齡在10歲到80歲之間)收集到的數據,這些人參加了一項最初旨在測量隱藏的種族偏見的實驗。
在這項任務中,參與者被要求對單詞和圖像進行分類。例如,通過按下按鈕,將人的面孔標記為白色或黑色,或將“快樂”“痛苦”等詞匯分為好或壞。
研究人員發現,從青少年時期到20歲左右,人們的反應速度會加快,然后隨著年齡增長,反應速度會變慢。von Krause說,這種下降通常歸因于較慢的思維速度,但事實并非如此。
該團隊使用了一個基于先前研究的已建立的認知模型,該模型假設人們通過不斷考量信息,直至達到確定性的閾值來做出決定。
根據這個模型,20歲以后反應速度的減慢,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想在做決定之前有更多的確定性;視覺信息需要更多時間從眼睛傳送到大腦;以及人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按下按鈕。
分析表明,人們的思維速度在20多歲時加快,并一直保持到60歲。“直到老年期,研究參與者的信息處理速度幾乎沒有變化。”von Krause說,“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在做決定時變得更加謹慎,他們試圖避免錯誤。同時,運動過程(在實驗中按下反應鍵)隨著年齡增長而減慢。”
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通常認為的四五十歲的人比年輕人思維遲鈍的假設。von Krause表示,這可能會影響現實生活中的結果,比如誰會在工作中得到聘用或晉升。
研究小組預計這一結果適用范圍廣泛,但年齡可能會對不同任務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依賴記憶的任務。(文樂樂)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282-7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