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22日宣布,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一種傳染性更強的新版本BA.2,并不比原始奧密克戎BA.1更“厲害”。WHO稱,該變異體不值得用希臘字母單獨命名。
WHO引用并分析了南非和丹麥的新冠病例研究,以及英國目前仍然保密的數據。該組織跟蹤新冠病毒演變的顧問當天發表聲明稱,結合這3個國家的實際情況,沒有證據表明,相比最初的奧密克戎BA.1,這種被稱為BA.2的亞型導致的病情更嚴重。
WHO新冠病毒進化技術咨詢小組建議,各國應繼續密切和單獨跟蹤這種新變種,但其“應繼續被歸類為奧密克戎”。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兩種變體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以至于BA.2應該被標記為值得關注的獨立變體。與最早的新冠病毒毒株不同,BA.2有大約50個突變,其中有30個與BA.1相同。
對BA.2能導致嚴重疾病的一些擔憂源于此前發布的一篇預印本論文,論文指出,相比BA.1,BA.2更容易使倉鼠生病。“我們應該仔細考慮將BA.2列為一種不同于奧密克戎的獨特變種。”日本東京大學系統病毒學家、該研究第一作者Kei Sato說,“因為這種變異可能在人類中更具致病性,也更易在人群中傳播。”
盡管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病例正在減少,但BA.2導致的病例比例持續上升——本月早些時候,占全球已測序病例的21%。這種變種在丹麥、印度和其他國家已占據主導地位。1月公布的流行病學數據表明,BA.2的傳染性比BA.1高40%,此后Sato的研究小組也證實了這一點。
盡管WHO咨詢小組承認Sato小組的研究,但它似乎更相信最近有關BA.2毒性的流行病學數據。
WHO審查了南非、英國、丹麥新冠病例的臨床嚴重程度。“在這些數據中,BA.2和BA.1在嚴重程度上并沒有差異。”WHO的聲明表示,“感染BA.1可以為BA.2潛在感染者提供強有力的保護,至少在數據的有限可用期內是這樣的。”
2月19日,研究人員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報告說,他們對比BA.1型和BA.2型患者,發現兩者住院風險并沒有差異。他們也沒有在3000多名住院的人中發現BA.2型比BA.1型患者具有更高的患嚴重疾病的風險。
而丹麥公共衛生機構Statens血清研究所分析了2021年11月下旬至2022年2月11日期間該國的再感染情況。其間,BA.2型在該國占主導地位。2月22日,相關數據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公布。研究人員發現,在BA.1感染后不久,人們很少會再次感染BA.2,而當這種感染確實發生時,癥狀是輕微的,不會導致住院或嚴重疾病。(文樂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圖說炮射導彈③新機遇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