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王建輝團隊、特聘研究員劉仕團隊在《焦耳》發表封面文章。在全新水系電解液中,研究團隊用到了一種關鍵“配方”——甲基脲分子,以實現匹敵有機系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
在相同測試條件下,研究團隊對比考察了近10種已報道的代表性高電壓水系電解液,結果顯示甲基脲水系電解液具有最寬的4.5伏的電化學穩定窗口,是常規水系電解液的兩倍多。
基于大量數據結果分析和不同尺度下觀察,他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溶液結構。《焦耳》封面上的水滴中黃綠色的“鹽核”被藍紫色的“有機/水殼”緊緊包裹,共同形成一種名為“核殼”的溶液結構。這是一種在固體納米材料中“最常見”的結構,但在液體中發現類似結構令人非常意外。
這為調控溶液結構、設計新型電解液以及后續各種可能的應用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溫才妃張弛)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2.01.002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網紅吃法”不科學,別亂吃
2020年07月22日
2020年07月21日
2020年07月21日
2020年07月17日
2020年07月15日
2020年07月15日
2020年07月14日
2020年07月11日
2020年07月08日
2020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