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2月以來全國降水量破紀錄

        人民網 2022-02-27 14:35:42

        2月25日起,冷空氣減弱,氣溫逐步回升,南方地區終于告別持續了20多天的連陰雨雪天氣。國家氣候中心數據表明,2月以來(2月1日至22日),全國和南方地區平均降水量均創1961年以來同期新高,平均氣溫均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

        立春已過,為何南方遭遇連陰雨,濕冷長達近一個月?如此充沛的雨雪從哪來?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作了解讀。

        上圖:2月23日,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梯田雪景。(潘志祥攝/人民圖片)

        有些地方降水超過20天

        又冷又濕,連續降雨或雪、雨夾雪,這是2月以來南方不少地區的天氣特點。有些地方降水天氣超過20天。

        2月以來,南方地區經歷4次明顯的雨雪天氣過程,分別出現在1月31日至2月3日、2月5日至9日、11日至14日、17日至23日。華東南部、華南、西南地區東部降水日數普遍有10—20天,局部超過2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日照時數偏少20—80小時以上。

        其中,17日至23日雨雪天氣過程累積降水量大,華東南部、華中南部及廣西中東部降水量普遍有25—100毫米,廣東大部有100—200毫米。

        監測顯示,2月1日至22日,全國平均降水量24.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1倍,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上圖:2月1日至22日全國平均降水量歷年變化(1961—2022年)。

        甘肅、廣西降水量均為歷史同期最多,云南為次多,湖南、貴州、廣東、海南、四川為第三多。與常年同期相比,西北地區中東部、江南南部、華南、西南地區大部及內蒙古中部和東部、黑龍江東部、西藏南部等地,降水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區偏多2倍以上。

        南方地區平均降水量為81.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2倍,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國有14個國家站日降水量突破月極大值,其中甘肅通渭(8.7毫米)、四川布拖(25.8毫米)等5個國家站日降水量突破季極大值。

        平均氣溫偏冷。2月1日至22日,全國平均氣溫-4.2℃,較常年同期偏低2.3℃,為2009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冷。

        上圖:2月1日至22日全國平均氣溫歷年變化(1961—2022年)。

        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低,其中東北地區中部和南部、華北大部、西北地區中部和東部、江漢、江南、華南、西南地區東部及四川中部和西部、云南東部和北部、西藏、內蒙古中部和西部等地,偏低2—4℃;華南中西部、江南南部、華北北部及貴州南部、內蒙古中部等地,偏低4℃以上。其中,南方地區平均氣溫6.3℃,較常年同期偏低2.7℃,也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廣西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低。

        全國共有13個國家站日最低氣溫達到極端閾值,其中云南德欽(-14.7℃)突破歷史極值。

        南下冷空氣與來自海洋的水汽輻合等因素,造成南方連續低溫陰雨雪天氣

        南方持續低溫、陰雨寡照致使部分農田土壤持續過濕,對油菜、露地蔬菜等作物生長不利,并對經濟林果、設施農業產生較大影響。此外,還對交通電力造成不利影響,昆明部分動車組列車晚點或停運。福建、云南、貴州、重慶、江蘇、江西、四川、西藏、湖南等地局部遭受低溫冰凍災害和雪災。

        什么原因造成南方連續低溫陰雨雪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解釋,2月以來,極地冷渦偏向西半球,亞洲中高緯500hPa位勢高度場呈現北高南低的分布,我國大部地區受負高度距平控制,高原高度場顯著偏低;西伯利亞高壓偏強。這樣的環流形勢有利于來自高緯的冷空氣南下,造成我國大部分地區偏冷,并長時間維持;同時也為南方的降雪提供了有利的溫度條件。

        另外,2月以來朝鮮半島上空為異常反氣旋性環流,其南部的偏東風距平為我國北方降水提供了水汽條件;低緯地區南支槽活躍,中南半島上空為異常偏強的南風距平,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弱,我國南方大部受偏東北風距平控制,有利于來自孟加拉灣和太平洋的水汽在我國南方輻合,從而造成南方大范圍的雨雪天氣。

        低溫陰雨雪天氣告一段落,南方迎來氣溫顯著升高。本周末,南方大部地區都在15℃以上,其中,華南的最高氣溫甚至可達20℃上下。(李紅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