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庫爾勒3月2日消息(記者 李昊軒 通訊員 王洋)近日,在新疆庫爾勒市喀爾巴格酸奶廠廠房外,工人們正在一框一框的將制作好的酸奶搬上貨車運往市里的定點售賣商鋪。
“最近多加了幾個訂單,我們的產品得跟上,一定要保證口感和質量。”亞森·達吾提一邊數著表上的訂單量,一邊和車間負責人說著近期的注意事項。
39歲的亞森·達吾提是喀爾巴格齊大木農民養殖合作社和喀爾巴格酸奶廠的創始人,也是庫爾勒市英下鄉喀爾巴格村的致富帶頭人。
正在制作酸奶(央廣網發 王洋 攝 )
他有10年的酸奶制品經驗。2012年為了充實日常生活,亞森·達吾提在村里開起了奶制品加工店,以加工半成品酸奶為主,賺取的利潤雖然不多但也能夠維持生計。
2015年一次和朋友外出旅游時,亞森發現新疆酸奶制品的包裝成品,回想三年來積累的奶制品制作經驗,思維開闊的他靈機一動在心里計劃出了自己的“小天地”,回來后第一時間向工作隊和村“兩委”提出了組建成立喀爾巴格齊大木農民養殖合作社,利用養殖合作社里的資源開辦喀爾巴格酸奶廠,通過自產自銷做一條健康、綠色、安全的酸奶生產鏈,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解決牛奶供應問題也能在家門口實現增收的想法。
新穎的想法即刻得到了村黨支部書記的支持,于是村委會牽頭在村里為亞森·達吾提劃出一塊地用來開辦廠房,并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前來指導,通過數百次的研究,終于做出了自己品牌味道的酸奶。
一個人富不是富,大家一起才能真的富。亞森·達吾提為有意向加入合作社的困難群眾購買60多頭良種奶牛免費發放到戶,并簽訂長期牛奶訂購合同保證大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我家里養了9頭牛,現在每天平均產奶180公斤,酸奶廠每天都會叫人來取然后就給我們結算,我們現在的日子過得比以前紅火多了”村民阿不力米提·乃吉米丁說。
村民玉素甫·吾普爾以前在外務工一個月只能回家待三四天,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在知道村里開了酸奶廠后立即與家人商量就近擇業,不僅可以一邊學技術一邊照顧家庭,而且每個月賺的還比在外面打工的多一倍。
“在家門口就業是我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一定要好好干,爭取跟著亞森大哥學到更多的本領”玉素甫·吾普爾感恩地說。
截至目前,酸奶廠共有老酸奶、奶渣、奶疙瘩等10余種酸奶制品,平均日凈收入1500元,已成功吸納周邊20多戶困難群眾就業,有效帶動周邊村群眾增收致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