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的工作場景中,每個人的工作都或多或少的要與其他人的工作產生關聯。在計算機尚未誕生或普及的年代,這種聯系可能在文件末尾的各項簽名中體現。而在計算機普及的現代,這種聯系則體現在海量的共享文件中。
假設有一個公司,員工的規模高達千人,那么這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會怎么來管理員工呢?一般來說,人力資源部門內部會劃分出來員工關系專員,薪資專員與培訓專員。根據公司員工的流動情況,人力資源部分會固定一個更新內部信息的周期,比如每天,每周或者每個月[1]。
在這個周期內,員工關系專員負責整理新入職人員信息與離職人員情況,更新員工信息表格,然后將維護好的表格(表格1.0)發送給薪資專員。薪資專員收到表格后,會留存一份表格1.0的原始版本以備核對,然后在表格1.0的基礎上更新保險、薪資情況,創建表格2.0,并將表格2.0發回給員工關系專員。
員工關系專員核對表格2中除薪資模塊信息的正確性后,會將審核后的表格另存為表格2.1,再發送給培訓專員。培訓專員收到表格2.1后,會在表格中更新已培訓的員工信息,并根據新入職人員的數量與部分,在表格中更新下個周期的培訓計劃,生成帶有培訓信息的表格3.0,然后發送給員工關系專員。員工關系專員收到表格3.0后,進行校對,最終上傳至上級部門或其它部門。
案例一:三方互換、共享信息
我們把上面這種互換、共享信息的案例稱為案例一。在案例一中,我們會發現,隨著參與共享信息的職能人員種類的增加,信息的共享和維護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復雜,費時又費力。這種方式有兩個具體的缺點[2]:
1.表格的維護成本高:信息的維護職責在于流程的所有參與方,雖職責有大有小,但都需要負責維護。
2.信任成本高:基于每一方都在維護表格信息,每一方也都在進行校驗,維持互信。
有的互聯網公司看到了這種共享文件互飛帶來的麻煩,嘗試用新的互聯網技術去解決電子信息時代的老麻煩,于是新的商機誕生了。谷歌的Google Docs、金山的WPS、石墨文檔、Trello等工作平臺,開始支持擁有權限的各方共同維護一個保存在云端的表格或文檔,每一位參與方的動作會自動被打上標記、記錄在冊。當看到數據和記憶當中的不符時,任何一位參與方都能通過查詢保存在云端的歷史,查找出信息破壞者,并且修正信息。
我們看到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程序系統相當于一個具有權威性的第三方,通過云端數據不能隨意被人為篡改的模式,確定了公信力,降低了參與方的維護成本。簡單來講,就是用計算機替代了人工核對的程序。
方案二:引入第三方作為信用背書
我們把這種引入第三方作為信用背書的方案稱為方案二。
但是方案二也不是萬無一失的,這樣的革新又帶來了新的風險:
1.數據被保存在了某個中心的服務器里,是否會涉及到信息泄密?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信息泄露造成的損失也許只是獵頭挖人,公司薪資結構暴露給競爭者。但如果是國家路網信息呢?如果是醫療體檢記錄呢?
2.中心的數據一旦被惡意篡改,那么所有的終端可能都會以此為準,無人發現,無從核對。
3.當一個機構的這類服務做得非常好的時候,會涌來海量的數據,對于中心服務器的處理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這種風險絕對不是杞人憂天,比如推特和蘋果都曾發生過用戶數據的泄露,一度引起軒然大波。而上文舉例第3點,也是有非常現實的情景的,比如雙11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淘寶的雙11消費節前后,不光廠家和物流公司需要加班,阿里巴巴作為淘寶平臺運營方,也需要通宵達旦地加班。這是因為服務器及系統對于其所能處理的數據是有一個最大值上限的,因此其中運維部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處理好從零點開始涌入的高并發流量。通俗點來講,就是維持軟件不崩潰。
設想一下,在不久的將來,在萬物互聯的天下,中心服務器所需要處理的數據只會數量級地增長,那么中心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將可能成為制約發展的最大阻礙。
在這種前景下,區塊鏈誕生了。區塊鏈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Pixabay
而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上文中,方案一和方案二所有問題和風險。這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具有以下的四大特征[3]:
1.不可篡改; 區塊鏈只允許對歷史數據進行讀取操作。
2.去中心化; 區塊鏈技術不需要一個中心服務器存儲信息。
3.共識機制; 區塊鏈中各節點遵循設定好的共識自動運作。
4.機密性。區塊鏈的歷史數據被轉化為不可被還原的哈希函數值保存。
我們還是以方案一的例子來做引子,簡單描述下在在區塊鏈技術的介入下,方案一與方案二這種情況在未來將會如何開展工作:
員工關系專員更新完數據后,他的電腦將會作為一個網絡節點,將時間戳、身份信息和歷史數據打包,添加上本次修改,向區域鏈中所有節點進行廣播[4]。當薪酬專員與培訓專員的電腦接收到打包信息后,會自動開始校驗數據,當校驗數據與歷史一致,電腦會接納此數據。也就是說,在區塊鏈的介入下,人力部門文件的共享將不再需要一個中心去保存所有的修改記錄和表格信息;也不需要人為去校對信息,因為當任何一方打開電腦,看到的就是校驗后的正確版本。
這就是區塊鏈運用的未來。在這樣的技術運用下,雙十一這樣的數據高并發量的日子,不再需要運維團隊夜以繼日的加班。買賣雙方的財貨交割會遵循這一公共區塊鏈預先設置好的共識機制,自動觸發,自動交割貨款;大型企業們不再需要投入高昂的成本,尋找諸如貴州省甚至海底這樣的地理條件,去低溫運行數據中心;所有的私人電腦的運算力都會被調用起來,為這龐大的系統貢獻自己的帶寬。這是一個節約的未來,一個互信的未來[5]。
參考文獻
[1] Kelly D J . Dual Perceptions of HRD: Issues for Policy: SME"s, Other Constituencies, and the Contested Definit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aculty of Arts - Papers, 2001.
[2]United Nations Sends Aid to 10,000 Syrian Refugees Using Ethereum Blockchain - CoinDesk. CoinDesk. 2017-06-13 [2017-06-14].
[3]賀元香,夏甜,史寶明.區塊鏈核心技術探究.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34(06)
[4]MUFG: We Found "Source" of $60 Million Hack of Crypto Exchange Zaif. CCN. 2018-11-05 [2019-01-25]
[5]Madore, P. H. ICO Analysis: Tezos. Hacked. May 12, 2017 [2017-05-12].
作者:王禹皓
編輯:韓越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大數據助力地震預警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