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探月目光為何鎖定月球南極

        中國新聞網 2022-03-09 09:30:54

        (兩會人物)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探月目光為何鎖定月球南極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探月目光為何鎖定月球南極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近日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嫦娥五號任務不僅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也為人類取回了21世紀的第一批月球樣品。

        如今,世界各國正在加快推進探月步伐,面對第二輪探月熱潮,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如何開展?嫦娥六號“挖土”選址有何講究?國際月球科研站為何選址南極?其理想型長什么樣?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作出詳解。

        嫦娥六號將在哪里“挖土”?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經過多年論證,已于去年年底正式通過立項審批,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其中,嫦娥六號將到月球的高價值地區進行采樣返回,嫦娥七號將對月球極區進行科學探測,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布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將與嫦娥七號協同工作,主要開展月球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試驗驗證和長期科學探測,對地球進行大范圍、全尺度、長周期觀測,并為科研站后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吳偉仁表示,這三項任務將在2030年之前實施,主要目標是在月球南極進行著陸勘察與科考,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目前來看,研制工作進展還比較順利”。

        關于“嫦娥六號”采樣返回方案,吳偉仁透露說,嫦娥六號初步計劃到月球極區進行采樣返回。

        從月球極區采樣返回的難點在于著陸點的選擇。吳偉仁表示,相比中低緯度地區,月球南極地形崎嶇,沒有大片的平原,因此要找到合適的著陸點很難,對著陸精確度要求也更高。

        探月目光為何鎖定月球南極?

        談及為何在月球南極著陸、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吳偉仁表示,月球南極可能存在極晝和極夜現象,據初步估算,可能連續180多天都有光照,這對執行無人或有人探測任務是一大便利,因此最好是選擇靠南的高地,減少陽光遮擋。

        此外,前往月球南極還有一個目標是尋找水。吳偉仁說,月球南極有很深的月坑,是月球產生的那一瞬間形成的,約有10公里左右,如果當年有水的話,由于常年沒有陽光照射,水不會揮發,很可能是以水冰的形式存在。

        “因此,我們研制了飛躍器。”吳偉仁說,在月球南極著陸后,飛躍器將從著陸點飛向月坑,現場勘察,采集樣本,“如果能夠找到水,這將為科研站的長期運行,甚至未來人類去月球南極短期考察提供有利條件。”

        未來是否會開展載人登月?吳偉仁表示,國際月球科研站目前計劃長期是無人的,但是短期可以有人,未來不排除中國航天員或者外國宇航員降落在月球南極。

        吳偉仁表示,已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的意愿。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也將充分展示中國的航天科技實力。

        國際月球科研站理想型長啥樣?

        針對中國在加快推進探月工程方面有何優勢,吳偉仁表示,一方面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保障,同時我們有很好的技術基礎,中國已突破月球環繞、著陸、采樣返回等關鍵技術,這為后續任務奠定了基礎。

        關于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吳偉仁說,將通過任務合作,形成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指揮中心和科考基地。2030年后中國還將實施幾次任務,爭取在2035年之前建成可以長期運行的國際月球科研站,“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采用3D打印技術建房子,和平利用與開發月球資源等。”

        談及國際月球科研站的理想型,吳偉仁認為,初步構想是除了指揮中心,還要有多個軌道器和巡視器分別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協調工作,同時還要建立月球通信系統,比如建設月球WiFi,保證指揮暢通。他也強調,這些工作的核心都是為了空間科學探索和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要保證將科學研究放在首位。

        月球科研站未來會否成為深空探測中轉站?在吳偉仁看來,這是早晚的事情。“比如飛行器可以在月球補加推進劑、燃料,航天員在飛往更遠深空時可以在月球降落休息。這些都是很長遠的事情,目前科學界認為是可以實現的。”吳偉仁說。(作者 馬帥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