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農事催人忙。眼下,攻堅克難擴種大豆,已經成為齊齊哈爾市各縣(市)區(qū)備耕生產迫在眉睫的重點任務。
不久前召開的市委農業(yè)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穩(wěn)定糧食生產和擴種大豆作為“三農”工作首要任務。經預測,2022年,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3683.96萬畝,糧食總產實現(xiàn)233.3億斤以上;全市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270萬畝,產量達到31.5億斤。
面對這一新任務新目標,全市各縣(市)區(qū)立即全面吹響攻堅號角,積極推進擴種大豆種植面積,并將它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落實到每個地塊和個人。各縣(市)區(qū)招法不同,目標卻是相同。
向科學種植要產量
一直以來,大豆和玉米就存在相互爭地的矛盾。種玉米就會減大豆、種大豆就會減玉米。兩者種植面積如同蹺蹺板一般此消彼長。但是耕地資源始終有限,同一塊地怎么才能做到魚與熊掌兼得?市委農業(yè)農村工作會議特別提出,要積極探索和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增產技術,既不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又提高大豆單產,確保糧食總產。
“技術加持,讓擴大種植大豆面積找準了切入點。”拜泉縣農業(yè)服務中心主任程延告訴記者:“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很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該項技術不僅讓玉米基本不減產,還能讓大豆增收。同時,該技術具有高產出、可持續(xù)、機械化、低風險等優(yōu)勢。”
和常規(guī)種植模式相比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不僅降低了農藥使用率,而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核心是2 行密植玉米帶與2 至6行大豆帶交替復合種植,受光空間為立體多面受光,玉米行行具有顯著的邊行優(yōu)勢,大豆受光面增大,產量顯著提升。
為了能夠大力推廣大豆新型種植技術,拜泉縣自治現(xiàn)代農業(yè)農機合作社作為縣里試點,將原有大豆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畝。理事長趙友告訴記者,通過到山東、河南等地考察,發(fā)現(xiàn)大豆和玉米種在同一塊田里,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病蟲害發(fā)生率顯著降低,農藥施用次數(shù)減少了25%。兩種作物的病蟲發(fā)生類型和規(guī)律不同,通過帶狀種植能夠降低病蟲危害,促進農業(yè)綠色發(fā)展。
靠政策市場增效益
擴種大豆,從宏觀來看,是為了保障國家大豆安全;從微觀來說,應讓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有錢可賺,這樣百姓才能安心且持久地從事大豆生產。20多年前,克東縣大豆種植面積達到了90%以上,后來隨著大豆收益與玉米相比較低,在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農民種植大豆的意愿逐漸減弱。
今年,隨著大豆補貼方案和市場政策因素影響,百姓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再次高漲。克東縣大海現(xiàn)代農機專業(yè)合作社今年將選擇最新最科學的種植模式,帶領社員一下子擴種大豆一萬多畝。理事長鄒德海告訴記者,“種植大豆和玉米相比,每畝地能夠節(jié)約60多元,而且選擇種植高品質大豆品種,價格還能多賣5分錢。”
據悉,在“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下,讓農民看到了種植大豆的效益,尤其是種植高品質大豆,還會讓大豆產業(yè)鏈條越走越寬廣。
“今年合作社采取訂單模式,大豆種植面積達到了1.5萬畝,并且選用無腥味大豆品種,讓‘原子號’農產品真正實現(xiàn)新的附加值。”克山縣源祥現(xiàn)代農業(yè)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史春雷說,由于選用了高品質無腥味大豆品種,合作社沒等種地,大豆就已經被華源有機食品(黑龍江)有限公司提前預定了。
為確保擴種任務落到實處,克山縣將擴種大豆納入全縣農業(yè)農村工作重點考評內容,制定考評細則和獎懲辦法,對于今年種植200畝以上無腥味大豆的地塊,除享受正常的生產者補貼外,縣財政還給予種植主體每畝150元的補貼,進一步激發(fā)種植主體擴豆積極性。
方向明,決心定。全市各縣(市)區(qū)都拿出“多種一畝是一畝”的決心和拼勁,從保障糧食安全和初級農產品供給安全的高度認識大豆擴種問題,堅決打好這場大豆擴種攻堅戰(zhàn)。作者:包志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