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王慶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原副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骨傷科研究所的原所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外治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保健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兼任中國人才學會中醫骨傷人才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常委、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骨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傷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北京醫學會骨科學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北京分會骨傷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級應急專家等。
我叫王慶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原副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骨傷科研究所原所長
1974年,我高中畢業后就上山下鄉了,被村里選為赤腳醫生
通過短期培訓和自學,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基本可以勝任
但是對于骨傷、骨折和一些筋骨疼痛的疾病治療,感到很棘手
因此,我有一種愿望,就是學習一些中醫骨傷的技能
1977年,恢復高考,我在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受到了五年的專業培養
1985年,我考入了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攻讀中醫骨傷科碩士學位
研究生畢業之后,我被分配到了北京針灸骨傷學院的附屬醫院從事工作
那時候,在醫院工作非常繁忙,手術、門診、教學任務非常多
感覺全身脊柱僵硬,同時伴有疼痛,工作結束之后,想站起來都非常困難
2000年,被確診是強直性脊柱炎
今年我65歲,一天出診一般在6小時左右,仍然堅持高強度的臨床工作
出診、看病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疼痛,當下班回到家里,就會感到脊柱的僵直和疼痛
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值得
醫生,更主要的是在治療疾病過程當中,看到患者病痛的緩解以及功能的恢復,這種成就感是最使醫生感到欣慰的
多年的工作過程中,疾病一直伴隨著我
我深知脊柱關節的病變給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痛苦和不便
因此,對于這類病人我感同身受,所以他們的痛苦往往會讓我聯系到自己
對于疾病治療,我都會從我切身體驗出發,怎么能減少病人的痛苦,怎么能減少病人在治療過程的損傷
無論是用藥還是治療,我們更強調局部治療,通過中醫外治的治療方法,來恢復脊柱關節的功能
這也是中醫骨傷科注重關節功能恢復,注重康復,作為治療的終級目標
清宮正骨是明末清初,滿人入關以后形成的
它既有漢文化,有祖國醫學的一部分,同時也有蒙古正骨醫生的學術內容融合在一起
治療對象主要是分為骨折、脫位、骨傷,筋傷,骨病
筋傷疾病,是一個很古老的疾病
2014年,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開設筋傷科
筋傷疾病主要表現在肢體關節的疼痛,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頸肩腰腿疼以及四肢關節的疼痛
運用中醫骨傷科的理論和中醫治療的方法,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014年,我們申請了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臨床項目,題目就是《B超引導針刀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針刀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好,這是公知的
但是,選取穴位、到穴位下發生了什么,我們只能用中醫的理論來解釋,我們不能看到它
同樣,我們在做針刀治療的時候,也是用中醫醫師的手感來了解它,不能看到針刀到底在起到什么作用、做了哪些工作
所以,我們用現代科學技術的B超成像技術,使選穴更加準確、更加有科學依據
在治療過程中,避免了對穴位周圍重要神經組織、血管組織的損傷
增加了醫療安全性、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
使患者真正用最小的痛苦、最小的組織損傷,獲取最大的治療效果
無論是中醫骨傷科的人文理念還是醫學理念,都非常符合人們的要求
我們認為它是高度文明的
但是,不得不承認中醫骨傷的治療方法,它的樸實和原始
因此,我覺得二者之間,有必要在中醫骨傷理論的指導下,引進現代的科學技術方法
使治療方法、診斷方法更加進步,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要把中醫骨傷的技藝傳承好,把中醫骨傷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好
為患者解決他們的痛苦,使中醫骨傷不斷的發揚光大
出 品:光明網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
總監制:楊 谷 高 武
監 制:戰 釗 宋雅娟 高 泉 王 星
統 籌:劉世文 吳 越 叢 蓉
編 導:武玥彤
攝 像:肖春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