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
80后龔紅玉已經在省城長沙事業小有成就,但卻選擇回到湖南漣源老家,成為一名抖音電商。她發揮自己的特長,用鏡頭記錄湖南的村鎮和鄉村美食,在抖音電商帶貨家鄉農產品,一年賣出上千萬湘貨。在抖音電商山貨上頭條活動的助力下,她曾帶貨新化剁椒藠頭,單場直播賣出30多萬元,30天銷售額超過50萬,直接賣斷了藠頭廠的所有庫存。成為網紅,并不是她的目標,借助抖音電商帶動家鄉致富,讓村里地道的湖南味道飄散到更遠的地方,才是她的初衷。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像龔紅玉這樣回到家鄉,在短視頻上直播帶貨的新農人越來越多。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農產品電商課題組發布《短視頻為新農人搭建平臺,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報告。報告指出,以抖音平臺為代表的“三農”短視頻、直播,為傳統農業注入了新的發展理念、方式與動能,為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了一種可行路徑。“短視頻成為城鄉居民的‘精神食糧’,也成為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農具’”。
廣大農村有很多優質的農產品,但受制于信息不對稱、交通不便,很多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知”,難以被消費者所了解。銷售遇阻,優質農產品被迫“賤賣”,豐產卻難“豐收”。另一方面,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安全、綠色、營養、味道純正的高質量農產品有更高的需求,而市場優質農產品的供應不足,不得不為獲取優質農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由此出現了供求的結構性失衡,供求不匹配、產銷脫節。
短視頻的崛起、直播帶貨的發展,最直接的意義就在于打破了信息的不對稱,解決了優質農產品銷售不暢的問題。短視頻傳播具有速度快、視覺沖擊強、更具表達力等特點,非常適合農特產品展示。通過短視頻平臺,農特產品的潛在用戶接收到相關短視頻、直播推送,了解了產品信息,獲得了購買渠道。而農戶則借助短視頻、直播,對接到分布在全國的消費者,由此打通了產品上行通道。這種興趣電商的模式既有助于生產經營者發現潛在的消費者和需求,也有助于消費者減少搜尋成本,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供求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實現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贏。
短視頻電商發展不僅提供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更重要的還在于為小農經濟走向區域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提供一個數字化切入點。調研發現,很多新農人在通過短視頻積聚了一定規模的消費者后,還承擔起了當地農業生產組織者的身份。他們不僅自己直播帶貨,還雇傭其他工人,協調團隊分工,組織當地生產種植,并與外界(政府、行業協會等)合作,進行分級、營銷、品牌和管理。他們與當地農戶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此外,他們還積極發展生產農產品之外的三農副業,如地方農耕文化的發掘,地方三農特色旅游資源的維護等。
一方面,借助短視頻的傳播優勢,打通銷售渠道,不斷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獲利空間和品牌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確保出售農產品品質的穩定。這正是實現鄉村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可以說,這些掌握短視頻、直播技能的新農人,成為了聯農帶農的載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一股關鍵力量。
短視頻帶貨的興起,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農業生產經營人才。它在讓很多回鄉創業的人嘗到甜頭的同時,也增加了當地農民就業、收入機會。而且,這種情況正在形成示范效應,吸引和帶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扎根農村。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提出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范健康發展,無疑是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抓住農村電商發展,規范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范發展,不僅需要政策扶持和引導、平臺的規范,還需要加大新農人的培訓力度,培訓新農人創作者,培養更多新媒體運營和內容電商復合型人才,讓短視頻紅利真正轉化為縣域經濟的驅動力,帶動更多農民增產增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