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月壤顆粒揭示太空風化作用奧秘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2-04-12 12:15:28

        數十億年來,月球表面遭受了強烈的太空風化作用,包括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銀河宇宙射線的輻射。這些過程極大地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質的微觀形貌、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然而,由于月壤顆粒的尺寸微小且微觀結構復雜,難以區分微隕石撞擊和太陽風輻照的特征差異,造成對太空風化作用機制的認識還不夠清晰。

        基于這一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聯合北京高壓科學中心、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利用系列分析方法,獲得了單個嫦娥五號月壤顆粒表面的硅酸鹽、氧化物、磷酸鹽和硫化物的太空風化作用信息。

        研究結果顯示,長時間暴露在外的月壤顆粒表面的礦物相都存在富含硅、氧元素的再沉積層,往下是太陽風輻照損傷層,但太陽風損傷層的結構和化學成分變化與基體礦物的種類有關。

        隕石的撞擊可能是隨機事件,但太陽風的照射與緯度有關。美國阿波羅計劃、蘇聯月球號采集的樣本都處于月球的低緯度范圍。嫦娥五號采樣點位于中緯度,為月球不同緯度的空間風化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研究表明,嫦娥五號月壤的太空風化作用主要是受到微隕石撞擊、太陽風及宇宙射線的輻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通過與阿波羅樣品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月球樣品的表層微觀結構特征和形成機制沒有表現出較大的差異,這為月球中緯度的太空風化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認識,也為月球遙感光譜校正模型在月球中緯度的適用性提供了支撐。(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關鍵詞: 太空風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