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太空藝術館”:將3D數字藏品帶到每個人指尖

        光明網 2022-04-25 09:33:30

        航天科技、當代藝術與NFT數字藏品,這幾個各自具備強大想象空間的領域彼此碰撞,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左右滑動手機就能進入的360°沉浸式太空藝術展,將成為Z世代年輕人的新寵嗎?

        隨著中國航天熱潮的升溫,每年的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成為了航天科技與文化創意的集中展示。今年的航天日上,未來太空攜手人民閱讀,及樂享藝術聯合共建“XR數字擴展空間——“未來太空藝術館”。未來,將聯手以互聯網技術促進大眾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讓航天精神與國潮融入年輕人的日常和生活方式。

        “未來太空藝術館”以空間站為設計靈感,在茫茫宇宙間構建一系列環形時空隧道,采用新銳的3D沉浸式展示技術,讓參與者在太空漫步探索中由近及遠地將數字畫作一一呈現,在手機上就能體驗真實的立體藝術展。

        首批發布的6幅航天主題數字藏品均由國內知名藝術家創作,由此拉開以每周為一個發布周期的持續性太空藝術作品展覽。所有數字藏品均將同步在線發售,根據設定的玩法路徑集齊藏品,還可解鎖擁有充滿未來科技感的“未來太空藝術館”NFT以及未來更多航天權益。

        傅察丹青《航天夢》

        劉輝煌《航天夢》

        自3月底開啟招募以來,共有8位受邀知名藝術家,及近百位熱衷航天領域的插畫師、設計師、繪畫愛好者,投稿參與了以“太空、航天”為創作主題的數字作品征集。最終獲得“未來太空藝術館”上鏈和收錄的藝術家包括了國家一級美術師、“航天功勛獎章”主要設計者范琛;中國美協會員、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王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公安部群眾出版社美編室主任劉輝煌;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師從中國第二代油畫代表人物的傅察丹青等。

        范琛《太空一瞬》

        范琛《天地夢圓》

        王利《飛天港》

        王利《圓夢》

        據介紹,“未來太空藝術館”是基于數字藏品的太空文化數字藝術傳播平臺,秉持讓大眾了解和愛上中國航天文化的理念,吸引更多藝術家及年輕人投身航天藝術創作,并形成航天愛好者社群。

        未來宇航合伙人兼未來太空CEO蔡韻表示,第一期系列航天數字藝術作品上鏈后,還將在未來重要節點及場景持續推出不同主題的太空收藏、航天數字消費品發售等,并聯動線下展覽與商業航天活動,與人民閱讀、樂享藝術等共同推進航天文化的發展。(永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