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金沙薩4月25日電通訊:中國的抗瘧經驗鼓舞著我——訪剛果(金)“青蒿博士”卡洛馬
新華社記者史彧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自上世紀70年代中國成功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并研發成藥物以來,“中國神藥”青蒿素在非洲大陸備受青睞,已經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在剛果(金),活躍著一位專門研究青蒿種植的“青蒿博士”卡洛馬。
在位于剛果(金)東北部北基伍省的一座種植園里,青蒿濃密,長勢喜人。北基伍省是瘧疾的重災區,許多人因染瘧離世,瘧疾對當地人是噩夢般的存在。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卡洛馬2017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一頭扎進了青蒿種植園,從此這里便成了他生活的重心。當地人親切地稱他為“青蒿博士”。
“剛果(金)潮濕多雨,瘧疾在這里肆虐。種植青蒿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卡洛馬談起投身青蒿種植和研究的初心。記者采訪期間,他耐心地介紹著種植園里的一草一木。提到青蒿,一向沉默寡言的卡洛馬秒變“話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2020年,全球約有2.41億瘧疾病例,死亡人數約62.7萬人,其中超九成都發生在非洲地區。據統計,5歲以下兒童占非洲地區瘧疾總死亡人數的80%,而剛果(金)占全球瘧疾死亡人數的13.2%。
卡洛馬介紹說:“我們常用‘土方子’治療瘧疾。收獲青蒿后,我們將其研磨成粉,讓病人溫水服用一周后大多都能好轉。這是我不遺余力地推廣青蒿種植和研究工作的原因。”
除了“土方子”外,療效快、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的青蒿素藥品在卡洛馬家鄉的藥店里十分暢銷。在北基伍首府戈馬市的一所藥店里,藥劑師姆萬巴告訴記者,比起“土方子”,青蒿素藥物效果更好,受到當地民眾的青睞。
從中國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研發成藥物,到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2015年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再到中國于2021年獲得世衛組織頒發的國家消除瘧疾認證,卡洛馬說,中國的抗瘧之路始終鼓舞著他的青蒿事業。
“青蒿素在中國的抗瘧之路里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模式。”卡洛馬坦言青蒿種植曾面臨重重困難,一度萌生放棄的念頭,但中國抗瘧的成功經驗一次次讓他重拾對青蒿種植研究的信心。
在卡洛馬的不懈努力下,如今越來越多的北基伍省青年加入了青蒿種植的大軍。在田間地頭,不乏因剛果(金)東北部武裝沖突而流離失所的年輕身影。基于獨特的藥用價值,青蒿也成為當地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幫助當地群眾重拾生活希望。
“我堅信青蒿種植產業能成為北基伍省年輕人的新機遇。”卡洛馬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