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僅2毫米 “京華號”成功穿越亞洲最大地下樞紐

        科技日報 2022-04-26 09:23:53

        4月25日凌晨5點零6分,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西線地下59米、距在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以下簡稱北京副中心站)底板22.7米處,繼穿越全線最大風險源京哈鐵路后,“京華號”首次實現長距離不停機施工,完成盾構機1646環推進,連續平安穿越全線另一個最大風險源——在建北京副中心站,比原計劃提前4天,沉降僅2毫米,再創國產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奇跡。

        北京副中心站是在建亞洲最大地下樞紐工程、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工程,也是北京新門戶。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和北京副中心站在建期間交叉匯集施工,挑戰性極大。

        “北京副中心站緊鄰京哈鐵路,這一段工程是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盾構掘進最深區域,地下埋深達59米,承壓水水頭達0.8兆帕,穿越長度207米,地下水位高、地質土層密實、滲水性強,需長距離不停機施工,是‘京華號’盾構機在整個項目中掘進面臨的兩個最大風險源。”中鐵十四局大盾構總經理陳鵬說,京哈鐵路為全國交通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每天通過運營列車88對,客、貨車混跑,重載列車多。從京哈鐵路線地下穿越出來的“京華號”不能停機,需持續穿越在建的北京副中心站。盾構機穿越基坑段全長207米,盾殼距離基坑底板僅23米,距北京副中心站交通樞紐地基的成排抗拔樁僅3米。

        “連續穿越北京副中心站緊鄰京哈鐵路,盾構機處于爬坡狀態,覆土厚度從58米突然變到23米,這在行業內幾乎聞所未聞,稍有不慎,均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中鐵十局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孫旭濤說。

        多項高新技術支撐“京華號”連續安全穿越了這兩大風險源。

        “除‘京華號’自身的優越性外,項目還開創性設計出‘制漿—儲漿—注漿’一體化集成系統,并實現操作終端智能化控制,填補了我國超大直徑泥水盾構隧道同步雙液注漿的空白;施工同時采用BIM技術自主研發的智慧工地系統,實現整個工程全方位的可視化監控和預警。”陳鵬說,在施工操作中,技術人員實時調整盾構機切口壓力,及時改進掘進參數,歷經17天連續奮戰,終于平安穿越北京副中心站樞紐。

        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全長約16公里,隧道段全長9.16公里,其中盾構段長7.4公里,開挖直徑16.07米,開挖斷面202平方米,最大埋深59米,是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盾構隧道。北京東六環工程計劃2023年底完工,項目建成后,原有東六環主路將建設為高線公園。(矯 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